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歐洲曆史的影響,從它幫助英國政府購買蘇伊士運河一事中便可見一斑。1875年一個星期天的晚上,萊昂內爾在他倫敦的宅邸中宴請英國首相本傑明·迪士累利(他也是猶太人出身)。席間,萊昂內爾突然收到一份來自法國羅斯柴爾德分行的電報,說埃及國王因缺少資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萬股蘇伊士運河股票賣給法國政府,但對法國提出的價格不滿意,表示願以40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其他國家。迪士累利第二天立即召開內閣會議,大家一致同意英國買下這批股票。然而,當時由於國會休會,無法籌集這筆資金。於是,萊昂內爾果斷地作出決定,由羅斯柴爾德銀行倫敦分行向英國政府提供400萬英鎊,搶先買下了這批股票。此舉使英國控製了蘇伊士運河,帶來了巨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萊昂內爾·羅斯柴爾德也因此一夜之間成為舉國上下敬仰的英雄。
盡管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巨大的財富,並躋身歐美上流社會,但他們始終堅持著猶太人的傳統、維護猶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賺錢更重要。羅氏家庭大多數人堅持族內通婚,這個家族下屬的公司企業都按猶太教安息日的規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內森宣布不同任何一個拒絕給猶太人公民權的德國城市做生意。1850年, 當卡爾借錢給羅馬教皇時,向梵蒂岡提出要求拆除羅馬的猶太隔都。19世紀倫敦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宣布不向俄國沙皇貸款,因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國猶太人。
在反猶浪潮滔滔洶湧的環境之下,他們運用智慧,沉著迎戰,化險為夷特別是在同希特勒的較量中,他們更是憑借財富和非凡的談判智慧,令納粹頭目也算盤盡失,無可奈何。他們一方麵以拒絕向反猶國家貸款來抵製反猶國家,另一方麵給猶太人的慈善事業甚至猶太複國主義事業以巨大的幫助。被全世界猶太人讚頌為“真正的大憲章”的《貝爾福宣言》,是以英國外交部致羅斯柴爾德家族英國支脈的納撤尼爾·邁耶·羅斯柴爾德勳爵的形式發表的。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中國雖然鮮有人知,但實際上,他們一個半世紀前即與中國建立商務聯係。1979年,他們再度進入中國市場,擔任英國國家煤炭公司和北方工程公司的電廠項目的財務顧問,此後為一批中國知名企業提供財務谘詢服務。1994年至2004年,羅斯柴爾德公司為中國55個項目提供了顧問服務,涉及金額480億美元。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2007年底,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控股公司之一宣布,該公司已經投資2540萬歐元(合2.6億元人民幣)收購了青島商業銀行5%的股權。而在2007年10月,羅斯柴爾德與民生銀行簽署了《全球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財務顧問業務上進行合作,羅斯柴爾德將為民生銀行提供財務顧問谘詢服務、資本擴充及引進戰略投資人、境外上市、境內(外)收購兼並等服務。
作為經濟世界中的金融舵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成功史是一部典型的“猶太商道”的活教材。羅斯柴爾德家族之所以能夠長久不衰,其秘訣就是三個詞:團結、進取、謹慎。從家族的創始人開始,這三點就一直貫穿其商業活動中。中國有一句古話,“富不過三代”,羅斯柴爾德家族能夠創造富過八代的傳奇,可以說是每一個中國企業家學習的榜樣。
羅斯柴爾德的財富傳奇,也許已經成為一個無法複原的“真實神話”,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跨越拿破侖戰爭、法國革命、兩次世界大戰中所表現出的戰略思維、敏銳眼光和對時局的分析掌控能力,是任何時代一個成功商人的必備素質,尤其是他們在與各國政要交往中表現出的政治頭腦,可以說是借用政治力量實現商業目的最完美的典範。
目前,國內對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介紹很少,導致很多人認為該家族是操作世界許多巨大事件的幕後黑手。中國華僑出版社於2008年5月出版了《第六帝國:羅斯柴爾德家族秘史》是國內第一本引進的歐洲著名曆史學家寫作的權威傳記,時間跨度從1770年到1871年,主要講敘家族的發展曆史。而本書則是一位英國作家對第一代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功的人生寫照,主要從人物性格的角度來解讀這個傳奇的財富家族。
每一個對金融和經濟感興趣的讀者,相信在通過完整地了解羅斯柴爾德家族之後,會對其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學習其獨到的商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