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擁立楚王(1 / 3)

項梁盡召別將居薛。聞陳王定死,因立楚後懷王孫心為楚王②,治盱台③。項梁號武信君。——司馬遷《史記》

=================================================================================

攻下豐邑的劉邦實力大增,今後應該何去何從,劉邦還是有點迷茫。率領手下歸順項梁吧,有點不甘,可要是將自己的隊伍拉出去單幹吧,又有點勢單力薄,況且,自己的軍隊裏,還有五千精兵是項梁的兵啊,一旦決定不歸順項梁,這五千兵馬首先就有會叛逃的可能性。劉邦一時拿不定主意,跑來問我應該怎麼辦?

劉邦來找我的時候,我正在吃飯,順便叫劉邦和我一起。劉邦吃飯沒酒是不行,席間,我二人又喝起了酒。劉邦倒滿一碗酒,一仰脖子,一口氣喝幹,擦擦嘴角殘留的酒液,問道:“先生以為我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我端起自己的酒杯,喝了一口道:“沛公如此之問,恐怕是想歸順項梁又心有不甘,想自立又心懷恐懼吧?”

“知我者,先生也,望先生教我!”

“沛公還記得我們去向項梁借兵的路上,良曾問過沛公,若沛公是陳勝,沛公應當如何去做,沛公是如何回答的呢?”

劉邦一拍額頭,道:“我明白了!謝先生金玉良言!”

“沛公明白就好,以我們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自立,如今依附項梁,是最佳的選擇,隻要沛公記住隻要緊緊的抓住對自己部隊的控製權,並且不斷擴大自己的實力,伺機以待就夠了。以沛公與項羽結義的身份,這點小事情還是做的到的。為今之計,我們應該回師薛縣,將豐邑獻於項梁,依附項梁的同時利用項家軍來鍛煉自己的軍隊,並且趁機擴張自己的實力!”

“就依先生的意思辦吧,唉~~,我劉邦又要寄人籬下了。”

我看著劉邦愁眉苦臉的樣子,忍不住笑了笑:“沛公大可不必唉聲歎氣,大丈夫能伸能屈,日後,定有沛公大展拳腳、稱霸天下的時候!”

劉邦精神一振,大聲道:“好!承先生吉言,他日我劉邦若能稱霸天下,先生當是首功,劉邦定不忘先生的大恩!”

……

劉邦帶著自己的軍隊到達薛縣的時候,正好項羽也攻下了襄城凱旋而歸,項梁召集眾將領,當場宣布劉邦正式歸順自己的消息,並說既然劉邦與項羽已是結拜兄弟,眾將應向對待項羽般對待劉邦,並命劉邦與項羽一樣,直接歸項梁自己指揮。劉邦自拜謝不已,就這樣,劉邦不費吹灰之力就在項梁的軍隊中站住了腳。

宣布完這件事情後,項梁又道:“如今,我已確定陳勝已死,最初我本來打算起兵後投奔陳勝的,如今陳勝死訊以確定,本來有人勸說我自立為王的!但,我與範增範先生商議後,決定暫不稱王,我已經派人去尋找楚國王族後代,終於探聽到楚懷王的孫子的下落,我已決定親自去請懷王後代,並立他為王!傳令三軍立刻開拔,前往盱台(xū

yí,需怡)去請懷王後代!立其為王後,我們再決定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遠在盱台的懷王的孫子熊心此時正在放羊,他並不知道,因為項梁的一句話,他的後半生的命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熊心,並不知道自己是楚國王族的後代,或者說,他已經忘記了自己是楚國王族的後代,他已經習慣了現在這種放羊的生活,已經習慣了與羊為伍,有時在這個世上,畜生比人更值得相信!現在的熊心,隻是一個隻懂得放羊的平凡百姓而已,過著平凡百姓的生活,而他,也隻想過平凡的生活,卻不知,平凡的生活,正漸漸的離他遠去,而他悲劇的一生,也馬上就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