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借兵項梁(1 / 3)

東陽寧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碭,三日乃取碭。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還軍豐。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沛公還,引兵攻豐。——司馬遷《史記》

=================================================================================

章邯於函古關大敗周文,趁勢向東,繼續剿滅義軍。一時,天下大亂,各地義軍紛紛效仿陳勝稱王,就連陳勝派出去攻城掠地的將領,也紛紛背叛陳勝稱王了!

前麵說到,陳勝派張耳、陳餘輔佐武臣,帶領三千軍隊渡過黃河北進奪取趙國的土地。武臣等人從白馬津渡過黃河,到各縣對當地傑出的人物遊說道:“秦國的亂政酷刑殘害天下百姓,已經幾十年了。北部邊境有修築萬裏長城的苦役,南邊廣征兵丁戍守五嶺,國內國外動蕩不安,百姓疲憊不堪,按人頭收繳穀物,用簸箕收斂,用來供給軍費開支,財盡力竭,民不聊生。加上嚴重的苛法酷刑,致使天下的父父子子不得安寧。陳王振臂而起,首先倡導天下,在楚地稱王,縱橫兩千裏,沒有不響應的,家家義憤填膺,人人鬥誌旺盛,有怨的報怨,有仇的報仇,縣裏殺了他們的縣令縣丞,郡裏殺了他們的郡守郡尉。如今已經建立了大楚國,在陳地稱王,派吳廣、周文率領百萬大軍向西攻擊秦軍。在這時不成就封侯大業的,不是人中的豪傑。請諸位互相籌劃一番!天下所有的人一致認為苦於秦國的暴政時間太長久了。憑著普天下的力量攻打無道昏君,報父兄的怨仇,而完成割據土地的大業,這是有誌之士不可錯過的時機啊。”所有的豪傑都認為這話說得很對。於是行軍作戰、收編隊伍,擴充到幾萬人的軍隊,武臣自己立號稱武信君。攻克趙國十座城池,其餘的都據城堅守,沒有肯投降的。

張耳、陳餘獻計策道:“用兵者,當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如今將軍連克十餘座城池,每克一座城池,將軍必殺盡秦朝官吏,如此以來,為保住自己的小命,其他郡守還不堅守城池?如今,我們兵臨範陽城下,範陽令膽小怕死,貪戀財富而愛慕尊貴。將軍你可以招降範陽令,一旦範陽令把城池獻給您,將軍即可繼續委任他管理範陽,並讓範陽令坐著彩飾豪華的車子,奔馳在燕國、趙國的郊野。燕國、趙國郊野的人們看見他,必會認為範陽令率先投降而得到如此優厚的待遇!如此以來,燕、趙的城池的守軍就可以不戰而降了。”

武臣聽從了他們的計策,派遣使者賜給範陽令侯印。趙國人聽到這個消息,不戰而降的有三十餘座城池。於是,武臣大軍勢如破竹的攻占了趙國都城邯鄲!到了邯鄲,張耳、陳餘趁熱打鐵的規勸武臣自立為王,於是,武臣自立為趙王。任用陳餘做大將軍,張耳做右丞相,邵騷做左丞相。

陳勝得知武臣自立為趙王,大發雷霆,想要把武臣等人的家族殺盡,並發兵攻打趙王。陳王的國相房君勸阻說:“秦國還沒有滅亡而誅殺武臣等人的家族,這等於又樹立了一個像秦國一樣強大的敵人。不如趁此機會向他祝賀,讓他火速帶領軍隊向西挺進,攻打秦國。”陳王認為他說的對,聽從了他的計策,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移到宮裏,軟禁起來。並封張耳的兒子做了成都君。並派使者祝賀武臣為王,並告知武臣,周文西進部隊全軍覆滅,令武臣火速西進關中,以滅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