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陳餘點點頭,心想,你要連這都不承認,就不值得我二人為你出謀劃策了。張耳接著說:“大王有沒有想過,要想成就帝王大業,應該怎麼做?”
“願聞其詳。”
“秦國無道,雖一統六國,但對六國的百姓來說,意味著秦國占人國家,毀人社稷,斷人後代,掠盡百姓的財物。如若秦統天下後,視六國百姓為己出,實行仁政,這天下,亦會大定,可秦皇荒淫無道,將六國的百姓大量的調去鹹陽做徭役,使客死他鄉的六國百姓無以數計!因而,秦朝失去了這天下的民心!大王你怒目圓睜,放開膽量,不顧萬死一生起兵反秦,在這天下人看來,是為了替天下人除殘去暴,順應了這天下大勢,因而,這天下人紛紛敬重大王,而各地紛紛起兵響應大王,大王你的名聲,已經響譽在這世間!”,張耳不緊不慢的說。
陳勝聽了這些話,飄飄欲然,又不解的問道:“既然如此,我派使者出使各路義軍又何不可?這不正是成就帝王大業的好機會啊!”
陳餘接過張耳的話:“大王,雖然你在天下百姓間有了名聲,可並不意味著,大王你可以順利的成就帝王之業啊!況且,大王你的一些做法,亦大為不妥!”,看了看陳勝沒太大的反應,陳餘接著說,“大王,誰敢保證,這其他的義軍的頭領,沒有帝王之心呢?大王在占領陳地後馬上就稱王的做法,已經大為不妥了,如今,大王的實力還是單薄的多,為今之計,應該首先加強自己的實力!大王除了派兵西進外,還應派心腹之人去擁立六國的後代,向天下人顯示大王並沒有稱王的決心,使自己不處於眾的之矢;六國的後代,看到他們滅亡後的國家有希望得以複立,還不對大王你感恩戴德,為大王你馬首是瞻?以六國的名義招收六國下的義軍,不僅增加了反秦的勢力,到時,隻要大王的心腹之人牢牢的控製六國的軍權,待大秦滅亡後,這天下大王還不唾手可得?”
張耳接著道:“如今,大王剛剛打下陳地,就迫不及待的稱王,已經在天下人麵前顯示出自己的私心了!恐怕各地的諸侯,對大王已經有懈怠之心了,如今,大王又決定出使各路義軍,恐怕更會把大王陷於不義之地啊!大王不僅不能派使者出使,還應取消自己的王的稱號,以將軍之稱號派人去六國擁立六國後代,增強實力,等待時機,方可成大業啊!”
雖然此二人說的大有道理,可稱了王的陳勝,哪會舍得取消自己王的稱號,更何況,二人的言語中,隱隱有責備陳勝的意思,令陳勝也大為惱火,一拍桌子,怒道:“我陳勝堂堂正正的稱王,用不到那些陰謀詭計!當年,我在大澤鄉起兵的時候,曾經得遇神仙指點,既然神仙都來幫我,說明這天下早晚是我的!既然如此,我幹嗎不稱王,我為什麼不能統領各路義軍?我意已決,使者我是派定了,你二人休在這胡言亂語!”
張耳還想繼續爭辯,陳餘拉了拉他,向陳勝跪下,磕了個頭,道:“大王既然有神仙相助,帝王大業指日可待,我二人今天是多慮了,剛才我二人言語上多有得罪大王的地方,請大王多多諒解!餘今天提前祝賀大王將來能榮登大典!”
陳勝聽到陳餘拍的小小的馬屁,樂嗬嗬的道:“無妨、無妨,你二人也是為我著想,陳餘你起來吧。”
陳餘起來後,繼續道:“大王調遣吳廣、周文二人向西挺進,分別去攻打滎陽、鹹陽,無法顧及收複黃河以北的地區,我跟張耳曾遍遊趙國,熟悉那裏的傑出人物和地理形勢,希望派一支軍隊,向北出其不意地奪取趙國的土地,我跟張耳兩人毛遂自薦,願做軍師,頃力幫助大王收複趙地,為大王將來爭霸天下提前做準備。”
陳勝覺得有理,於是,任命自己的老朋友,陳地人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張耳、陳餘擔任左右校尉,撥給三千人的軍隊,向北奪取趙國的土地。
在出發前,張耳問陳餘:“你覺得陳勝這個人,還值得我們為他賣命麼?”
“不值得!”
“那你還毛遂自薦?”
“留在陳地,將來我們的下場恐怕很慘;如果向陳勝辭官,恐怕以他的心胸,我二人離死不遠矣,倒還不如遠離陳地呢。”
“你的意思是……?”
“陳勝能稱王,武臣就為什麼不能呢?你覺得,我們離開陳地,還會回來麼?”
“那武臣也難成大器呢?”
“武臣比陳勝眼光長遠多了,應該不會;況且,如果武臣也難成大器,為什麼我們不能呢?”
張耳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就這樣,陳勝失掉了兩個足智多謀的謀士,也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最好的機會!當我收到陳地的隱組傳來的情報時,歎了口氣,陳勝啊,注定是要失敗了!
我躲在暗處,看著這紛亂的天下,不禁黯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