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餘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司馬遷《史記》
=================================================================================
天下人,紛紛起兵響應陳勝,此時的陳勝,稱了王,還不滿足,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天下的霸主,認為自己是首先起兵的,應該統一督察、率領各地的義軍,做他們的首領,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讓那些義軍答應服從自己的指揮!
陳地的一些豪強,摸索到了陳勝的意思,紛紛上書道:“大王身穿堅固的鎧甲,手拿銳利的武器,率領著士兵討伐暴虐的秦國,重立楚國的政權,使滅亡的國家得以複存,使斷絕的子嗣得以延續,這樣的功德,不僅僅應該稱王。還要督察、率領天下各路的將領,使其服從大王的指令,如今,大王應該派使者出使各路義軍,督促其歸附大王!”
陳勝再怎麼胸懷大誌,也不過是個貧民出身,隻可共患難,一旦身處高位,就好大喜功,就隻會貪圖享受。如今,一聽這些豪強的話語,正中下懷,打算立即派出使者。
消息傳出後,急壞了兩個人,此二人即張耳、陳餘也。此二人,倒是有些來頭,並非圖有虛名之人!
張耳,是魏國大梁人。他年輕的時候,曾趕上作魏公子無忌的門客。張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在外,來到外黃。外黃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兒,長得特殊的美麗,卻嫁了一個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離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親舊時的賓客。她父親的賓客平素就了解張耳,於是對美女說:“你一定要嫁個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給張耳吧。”美女聽從了他的意見,終於斷絕了同她丈夫的關係,改嫁給張耳。張耳這時從困窘中擺脫出來,廣泛交遊,女家給張耳供給豐厚,張耳因此招致千裏以外的賓客。於是在魏國外黃做了縣令。
他的名聲從此更加大起來。陳餘,也是魏國大梁人,愛好儒家學說,曾多次遊曆趙國的苦陘。一位很有錢的公乘氏把女兒嫁給他,也很了解陳餘不是一般平庸無為的人。陳餘年輕,他就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張耳,兩人建立了斷頭不悔的患難情誼。
秦國滅亡大梁時,張耳家住在外黃,劉邦年輕未做亭長的時候,曾被自己父親趕出過家門,期間,追隨過張耳,在張耳家混吃混住過幾個月。秦國滅亡魏國幾年後,已經聽說這兩個人是魏國的知名人士,就懸賞拘捕,有捉住張耳的人賞給千金,捉住陳餘的人賞給五百金。張耳、陳餘就改名換姓,一塊兒逃到陳地,充當裏正衛維持生活,兩人相對而處。裏中小吏曾因陳餘犯了小的過失鞭打他,陳餘打算起來反抗,張耳趕快用腳踩他,示意不動接受鞭打,小吏走後,張耳就把陳餘帶到桑樹下,責備他說:“當初和你怎麼說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裏吏身上嗎?”陳餘認為他說的對。秦國發出命令文告,懸賞拘捕他兩人,他倆也利用裏正衛的身份向裏中的居民傳達上邊的命令。
陳勝打到陳地的時候,張耳、陳餘覺得機會來了,二人一起投奔陳勝!陳勝也曾聽說過二人的名聲,一直未曾謀麵,對於二人的投奔,也大喜不已。
可惜,二人投的並不是明主,陳勝一旦稱了王,就好大喜功,隻喜歡溜須拍馬之輩,親小人而遠君子!就連起義時大力相助的吳廣,也被他找借口調離身邊,封吳廣為“假王”,田臧任將軍,派去攻打李由防守的滎陽,
並給田藏下了道密旨,曰:“如若吳廣有何異心,將軍可先斬後奏!”。
對於張耳、陳餘來說,很快就發現這個眼光很不長遠,一有點實力就想稱王稱霸的陳勝,頗讓他們失望;可沒想到,陳勝竟然還想做這天下義軍的首領!二人一聽到陳勝要派使者出使各路義軍,急忙求見陳勝。
陳勝正在做這天下霸主的美夢呢,聽說張耳、陳餘二人求見,正想聽聽他們的意見呢,馬上宣二人晉見。二人來了後,陳勝立即興衝衝的問:“二位,本王打算立派使者出使各路義軍,讓他們以我為馬首是瞻,二位意下如何?”
“大王,萬萬不可!”,二人異口同聲道。
聽到二人如此說,陳勝麵色一沉,內心極度不喜,卻也不得不裝做禮賢下士的問:“為何不可?難道本王沒這個資格?”
張耳道:“大王,不知大王當初為何起兵反秦?”
“秦國無道,為了天下蒼生,本王不得不反!”,陳勝大義淩然道。
張耳微微一笑,不講話了,陳餘接著說:“大王,秦國確實殘暴無道,大王起兵,正是順應了這天下大事,不過,大王,餘冒昧的問一句:大王僅僅是為了天下蒼生,就沒有成就帝王之業之心?”
陳勝的臉紅了一下,尷尬的笑了兩聲,道:“大丈夫當頂天立地,本王也不例外,當然想成就帝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