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競爭不是傷害人(1 / 1)

隻有領略競爭態勢,才會激發強大活力;隻有形成競爭,才會增強人的鬥誌;隻有有了競爭,才會推動社會發展。沒有競爭,就會使團隊死水一潭,就會使人意誌消沉,就會使社會停滯不前。

用美國哈佛大學政府與企業關係學教授羅傑?波特的觀點來講,競爭是件好事情,但一定要是健康的競爭,而不是那種低級的競爭,否則就會走向反麵。什麼是健康的競爭呢?就是當孩子麵對競爭時,給他的感覺是一種興奮,是一種達到更高要求的喜悅,是達成更遠目標的衝動,絕不是給人以緊張的情緒和恐懼。否則,這種競爭就是不健康的,直接的是不利於和諧建設,間接的是有損人際互動,比如像美國競選總統、州長,就是一種健康的競爭,班級裏競選班長等等也是健康的競爭,因為對於競爭者而言,競爭的時候是對手,但競爭結束後就該是朋友。

競爭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說得比較誇張一點,競爭已經成為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因為現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競爭,你想上好點的幼兒園,麵對眾多的入園者,你要參與競爭;你小學畢業想要到所好點的學校,你得拿出好點的成績來競爭;你大學畢業了,想要找個生存必需的好工作,也得麵臨數以百倍的競爭者去搶飯碗;你找到工作崗位後,麵對激烈而殘酷的環境,你也得有競爭意識,才能守住屬於自己的奶酪……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小就應鼓勵其學會競爭並積極地去參與競爭。

就像前麵所說的一樣,要孩子參與競爭,但一定要讓孩子理解競爭,幫助他認識競爭,並懂得什麼事是可以通過競爭獲得的,哪些事是不能去參與競爭的。換句話來講,就是要考慮競爭帶來的效果,是正麵的就積極地參與,如果會產生負作用的話,就不要盲動了,而要懂得放棄競爭。因為競爭的目的是為減輕思想壓力,獲得精神上的跳躍和提振,假如參與競爭反倒增添煩惱的話,那你何必要去自尋煩惱呢?

比如說在發揮自己特長方麵,就要大膽堅持,敢於與他人賽跑,而不必擔心結果等等;又如為了物質利益的競爭,就要懂得適度甚至盡量回避,因為物質財富的獲取,不應該通過直接的競爭獲取,而是要通過自身的奮鬥來實現,諸如創辦公司、開拓產業等等。換一句話來講,就是要多參與積極健康的競爭活動,才能使孩子在活動中享受快樂、增長見識、收獲真諦,並有利於在人生的道路上實現更高更遠的目標。

我在家庭教育實施過程中,十分注重這方麵的引導,比如在競選班幹部時,我會鼓勵孩子去參與競爭,並會從細節上入手,幫助孩子整理情緒、輕裝上陣,同時會為其好好表現支招,努力使其獲得廣泛的支持,還有就是可以分享到孩子參與競爭的快樂;又如在學習技能過程中,我也會鼓勵孩子去競爭,就說前次孩子參加圍棋升段比賽,每到新一輪比賽開始時,我便會給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告訴他不要管對方如何,隻管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輸了就總結得失,為下一局尋求方法,贏了就要保持狀態,並靈活運用技戰技法,從而取得最後的勝利;在生活方麵,我又會告訴孩子,不要與人曬“超哥”,而要重塑內在的美,秉持樸素的生活態度,因為你不在知識富有上努力,自身發展也難有進步,猶如我常常告誡孩子一樣,“時間在哪裏財富就在哪裏。”比得穿衣吃飯了,哪有時間去搞好素養提升。

總而言之,孩子懂得競爭,也有一定的競爭意識。但我仍舊時常告誡孩子,競爭絕不是爭強,也不是傷害對方,而是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才能。隻有這樣,我們在未來的創業中才能獲得力量,並為事業的成功贏來良機。

智慧點經:隻要是不存在惡意傷害的競爭,就要積極去麵對和參與,因為隻有這樣,我們的生存能力才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