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實踐論》是其哲學理論的代表之作,也是指導實踐的經典文獻,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同樣還是產生真知灼見的根本方法。也就是說,其既是認識論,又是方法論。
說說我教育孩子的故事吧,孩子很喜歡圍棋,自然學習圍棋的興趣特別濃厚,但是小孩都有貪玩的天性,他在學習圍棋時,開始興趣盎然,每天放學回家,都會主動把圍棋拿出來,要和我比賽比賽,看看誰的棋藝更好,實際上他是想擺弄一番,自然也想從大人身上學點東西,以便自己進步更快,好在同學中獨占鼇頭,這也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情景,因此孩子學習進步很快,不僅越級了,而且表現極佳。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孩子的興趣便開始消減了,我提升他的實戰能力,叫他一起下下棋,他還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這樣一來,盡管他上課聽講的習慣好,記住了老師所講的內容,但卻缺乏實際的運用,因此棋藝進步不大,對弈成績也很難保持良好狀態。
對於孩子的學習狀況,我是有預見的,甚至有意識讓他感受缺乏實踐的結果,但一定把握住了這個度,因為不能讓損害孩子自信心。當他比賽結果漸漸不如人意後,我針對存在的問題,指出了存在的病根,也詳細地講解了緣由,告訴他學習成績的好壞,光聽老師講解還不夠,因為書上得來總覺淺,要知此事必躬行。想學習成績好,必須加強實踐鍛煉,積極地把老師講解的知識、技巧運用於對弈中,這樣不僅可以加深認識,而且能使所學知識進行有效融合,棋藝才能得到較快提升。孩子進取心很強,隻要你說得有理,他能夠獲得益處,便會積極地去實踐。自此,我們叫他練習圍棋時,主動性回來了,棋藝自然也有了長進,比賽勝率又高了起來。
總而言之,在教育孩子方麵,我絕對反對讀死書的,因為書本知識是對理性提純後的結論,缺乏生動的鮮活的力量,而實踐中得來的知識,更加牢固、紮實和有用,因此我特別強調在實踐中學習,比如學數學,那就要進行大量的演算;又如學語文,那就要閱讀、背誦大量的作品,甚至於到大自然中去體驗,凡此等等,我一直給兒子講,課本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絕不是唯一途徑,而且在實踐中獲取的知識比課本上得到的更牢固和有用,因為實踐是產生真知的重要方法。
智慧點經:書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必躬行。凡事知道其要領,必須堅持親自踐行,聽來的、看來的都可能隻是表象,與真相的距離相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