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傳說(2 / 2)

“走,回屋裏再講。”

村支書莫永貴把我們帶回辦公室,把門關上,將爭吵聲隔絕於外。

又用暖壺倒了兩杯茶招待我們。

“其實,這個故事流傳已久,反正我們村裏的人多多少少都聽老一輩的人說起過,我爺爺也從祖輩上聽來的。”

“但一直沒有人當事事,就當故事聽罷了。”

我抿了口茶水,催促道:“莫哥,你就別賣關子了,快講快講。”

村支書坐下來,半眯著眼睛抽了口煙,“講起來話就長了,我們江灣村有幾百年的曆史了。”

原來,江灣村的先人是幾百年前從河北逃難過來的,到此安居落戶。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裏人多識水性,靠江上捕魚為生。

我心想捕魚為生怎麼能置辦下這麼大的基業,江灣村這片青磚瓦房的院落民居,顯然是財力雄厚的大戶人家。

村支書接著說,到了順治年間,滿清定南王孔有德率大軍南征,一路勢如破竹,明軍屢戰屢敗,桂林城危在旦夕,靖江王便將府庫中的銀錢分成幾處掩藏,以圖他日反清複明,東山再起。

其中一路由王府護衛押送,打算從水路去梧州,因為莫家祖輩給王府送魚蝦水貨,便命其聯係舟船。

來到河邊,卻發現舟排全無,原來船家避難去了,隻得倉促就近找地方掩埋。

翌日,孔有德破桂林城,縊死靖江王,之後戰亂連年,這件事就罕有人知了。

等時局穩定,莫家先祖就偷偷掘啟了一部分珍寶,買田置地,興辦私塾,後代出了不少大人物。

之後一直有人在悄悄尋找剩下的王府寶藏,但從來沒有收獲。

“這故事是不是真的不好說,反正就有流傳。”村支書道。

我恍然大悟:“所以,有人把今天從江裏打撈到的棺材跟寶藏聯係起來了。”

不禁搖頭,大感荒唐。

師父一拍大腿,“走吧,會會他們,我看看是什麼牛鬼蛇神。”

村委會議室裏,氣氛焦灼,兩夥人劍拔弩張。

大門推開,三人走了進來。

正是我和師父、村支書。

“很熱鬧啊,在幹什麼呢。”師父環視一周,微笑道。

我迅速地觀察在場人員的相貌特征,衣著打扮,神態動作。

屋裏開著一盞日光燈,有一張大大的會議桌,像是乒乓台拚起來的。桌左邊或站或坐有五人,都是青壯,比較紮眼的是一個穿花襯衫的二十多歲幹瘦青年,尖嘴猴腮,流裏流氣,眼神漂浮不定。敞開衣服,露出兩排精瘦的肋骨。

應該就是前麵提到的綽號“老癟渣”的家夥。

還有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的年輕人,文質彬彬,像是大學生,穿著時尚,家境應該不錯,神態有些倨傲。

右邊有兩個人,一個四十多歲,矮壯身材,跟樹墩似的,短直頭發像鋼針一樣立著。另一個是跟他外貌相似的年輕人,大概是父子或者叔侄關係。

這人自然便是村治保主任莫永貴,朝我們點點頭示意。

幾個村民看警察進來,氣勢一窒,但很快就恢複鎮定,或者說是有恃無恐。

“馬警官,你來得正好,你來評評理。”老癟渣先發製人。

師父拉開一張椅子坐下,兩手放在桌子上,注視著他,“好,你說。”

老癟渣心頭一凜,他曾經在師父手上吃過虧,偷盜線纜被逮過,語氣不由得放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