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埃紮利(卒於公元1111年)蘇菲派哲學家。
[268]賈拉勒丁·魯米(1207-1273),中世紀著名的伊斯蘭神學家,詩人。
[269]巴斯德(1822-1895),法國化學家、微生物學家。
[270]西伯維(約?-796),語法學家。生於波斯設拉子附近的白依達,成長在巴士拉。
[271]烏蘇德(約?-600),蒙昧時期詩人。以艾阿沙·白尼·奈赫舍勒而知名。
[272]伊本·歐蓋勒(1298-1367)埃及語法學家。
[273]瓦特魯戰役,瓦特魯係比利時一城市,位於布魯塞爾以南,公元1815年,英軍在此大勝拿破侖。
[274]堪他爾,重量單位。
[275]阿卜杜拉·布斯塔尼(1854-1930),黎巴嫩詩人,語法學家。畢業於黎巴嫩著名的希克瑪(睿智)學校。對阿拉伯語語法、句法、詞彙學、韻律學等研究均有很深造詣,是阿拉伯詩劇的先驅。著有《句法》(1930)、《布斯塔尼辭典》(上下卷1907)、詩劇《希羅多德之死》、《兩朵玫瑰花之戰》等。
[276]易卜拉欣·雅茲基(1847-1906)生於貝魯特。文學、語言複興先驅之一。師從於其父納綏夫謝赫。通曉希伯來語和古敘利亞語,親手製作阿拉伯字母印刷字模。1894年遷居、客死埃及。創辦《光明》雜誌,並編輯其中大部分欄目。著有《同義語外來語辭典》、《穆台奈比詩集注釋》。
[277]賽義德·舍爾圖尼(1849-1912)黎巴嫩文學家、阿拉伯語言學家之一。著有《近源詞典》。
[278]盧梭(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和文學家。主要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論科學和藝術是否敗壞或增進道德》、《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懺悔錄》等。
[279]伏爾泰(1694-1778)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今日依然作為反對暴政、偏執與酷虐的英勇戰士而享有世界聲譽。他的《哲學書簡》是思想史上的一個裏程碑,不僅體現了十八世紀的哲學,而且為現代思想確定了主要方向。
[280]巴特裏克·亨利(1736-1779)美國革命時期最傑出的演說家和人民領袖之一。
[281]加裏波第(1807-1882)意大利獨立和統一鬥爭的領袖之一。恩格斯認為他“不僅是勇敢的領袖和卓越的戰略家,而且是足智多謀的統帥”。
[282]安達魯西亞,指今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當年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曾征服這裏,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283]哈立德·本·沃裏德(卒於642年)古代阿拉伯大將軍。曾率伊斯蘭大軍征服波斯和沙姆。
[284]伊本·阿斯(卒於664年)著名阿拉伯軍事統帥,征服埃及,建福斯塔特城。
[285]伊本·赫勒頓(1332-1406)阿拉伯著名哲學家。
[286]尼采(1844,10,15-1900,8,25)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現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其著作有《悲劇的誕生》(1827)、《善惡之彼岸》(1886)、《道德體係論》(1887)、《偶像的薄暮》(1889)等。在德國尼采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散文作家,其詩也頗有影響。但他主要是一位哲學家。
[287]傳說耶穌生於拿薩勒城。
[288]馬可·奧勒留(121-180)古羅馬皇帝(161-180),新斯多葛派哲學家。認為神是萬物的始基,是世界理性,個人的意識在肉體死亡後都溶於世界理性之中。每個人所遭到的命運都是符合他自己本性的,是天意。任何改變自己社會地位的性都是違反天意的。認為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必然的,是神意所決定的。宇宙就是一個按必然次序聯結起來的係統。要求通過自我深思而達到道德上的完善。行軍中寫成以格言形式陳述的《沉思錄》十二卷。
[289]替厄爾·托馬斯·亞當斯(1873-1933)美國經濟學家,畢業於巴爾的摩學院。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博士。曾任威斯康星大學、華盛頓大學和耶魯大學教授。
[290]狄德羅(1713-1784)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無神論者。出身於手工業者家庭。曾學過法律。1746年發表具有明顯反封建、反宗教傾向的《哲學思想錄》,被巴黎議會下令焚燒。認為物質是唯一的實體,物質之外不存在超自然的“理性實體”或上帝。認為宗教是愚昧無知的產物,宣稱“上帝是沒有的”。在美學上,反對“純藝術”,堅持“美”和“真”的聯係。提出畫家應該不以古人而以自然為師。號召作家到農民茅舍裏去尋找題材。著有《對自然的解釋》、《演員的是非談》、《論美》、《論戲劇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