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附錄(二)(4)(3 / 3)

[249]基欽納(1850-1916)英國陸軍元帥。1874年起在中東服役。1886年任英國紅海領地總督,駐蘇丹的薩瓦金。曾鎮壓蘇丹馬赫迪的蘇丹軍,占領喀土穆。1889年參加南非戰爭。勝利後回國,1902年被封為子爵。1911年任埃及總督,直至1914年統治自己和素淡但。1914年被封伯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任陸軍大臣,並晉升為陸軍元帥。他迅速征召大批誌願兵作為職業軍人進行訓練,使之策劃能夠為嶄新的“基欽納軍”,當他乘“漢普郡”號巡洋艦前往俄國時,該艦被德國水雷擊沉,他也溺斃。

[250]威廉·華茲華斯(一譯渥茲渥斯)(1770-1850)英國詩人。8歲時母親去世,被送往寄宿學校,直至1787年。他童年時能成段背誦詩人斯賓塞、莎士比亞和彌爾頓的作品。英國文學史上浪漫主意時代的先驅,對後來的詩人影響很大。1943年被任為英國“桂冠詩人”。其代表作有《序曲》、《丁登寺》、《不朽的征兆》等。他為英國詩增添了新內容,引進了新語言,開創了新風格,不愧為一代大家。

[251]亞特拉斯,荷馬史詩中管理撐天柱的神。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人,亞特拉斯神用雙肩扛著大地。

[252]約翰,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他是漁夫西庇太的兒子。耶穌死後,他不畏艱險,宣傳福音,創辦基督教會。相傳,《聖經》中的《約翰福音》、《約翰一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和《啟示錄》,均為他所作。

[253]保羅,原名掃羅,祖輩為猶太人,出生於大數城,加入了羅馬國籍。他原先信奉猶太教,積極參加迫害基督教徒的活動。一次,他要到大馬士革教堂去捉拿基督教徒,半路上跌倒在地,雙目失明。後來,基督徒亞拿尼亞奉耶穌之命,使他雙目複明,給他施洗,從此他皈依基督,成為耶穌的忠實使徒。他四處宣講福音,屢遭苦難。他為早期基督教會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254]即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1858-1919),1901-1909在位。

[255]瓦·惠特曼(1819-1892)美國詩人。父親務農,因家貧遷居布魯克林,以木工為業,承建房屋。1855年,他的詩集《草葉集》第一版問世,共收集了12首,最後第九版時工4收詩383首,其中最長的一首題為《自己之歌》,共1336行。這首詩的內容包括了作者畢生的主要思想,是作者的最重要的詩歌之一。

[256]《人之子耶穌》資紀伯倫的一本散文作品。

[257]當指1928年11月7日信中的《人之子耶穌》。

[258]《大地之神》係紀伯倫的一部詩劇作品。

[259]薩凡納,位於美國佐治亞州東海岸的一個海港城市。

[260]努埃邁(1889-1988),黎巴嫩旅美哦愛作家、詩人。出生於黎巴嫩斯坎塔鎮。1920年與紀伯倫等創辦“筆會”,任秘書長。他是當代阿拉伯世界的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黎巴嫩政府曾授予他國家最高勳章——黎巴嫩杉樹勳章。

[261]阿拉伯文學“筆會”,係1920年紀伯倫與一批移居美國的黎巴嫩和敘利亞作家、詩人共同創立的阿拉伯海外文學團體。“筆會”成員銳意創新,敢於向阿拉伯舊文學傳統挑戰,所創作品主題鮮明,既有文采,又富哲理,形成了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的一個著名僑民文學流派——敘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