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附錄(二)(1)(3 / 3)

瑪麗與藝術博物館取得了聯係,請有關專家前來看紀伯倫的畫作。

博物館選中了其中五幅畫:

一,《約翰·曼斯菲爾德》

二,《奧爾布賴特·萊德爾》

三,《向著無限》(紀伯倫的母親逝去)

四,《生於時光》

五,《生活旋渦》

紀伯倫的死就像白日,使鍾愛者們的目光更加明亮。

紀伯倫的死先是熟悉,然後就是告別。

紀伯倫的死令許多心神痛苦、煩悶。

紀伯倫的死令無數靈魂不忍心喘粗氣。

5月20日,痛苦的瑪麗在紀伯倫的畫室裏度過整整一白天,她不住來回尋視。那裏隻有她一個人,伴隨她的隻有她的思想和回憶。

幾個小時之後,她和努埃邁取得了聯係,努埃邁迅速趕來,和她共度時辰,幫助她完成自己的任務。

瑪麗找到了她寫給紀伯倫的信——即二人相識之後、紀伯倫旅居黎巴嫩期間及住在波士頓時,她寄給他的信。

那是二十餘年間,她寫給他的書信。

那幾百封信包容了二十年時光,瑪麗是在紀伯倫的畫室裏發現的。她與拜爾巴拉·揚商定要將所有信件拿走,並且隱藏起來。但是,此時此刻,瑪麗卻同情、憐憫起自己的靈魂、記憶和曆史來了。於是,她滿懷深愛地將信件收集起來,帶回了薩凡納。之後,她又從薩凡納寫了一封信給拜爾巴拉·揚,信中說道:

“我的心不服從我的意。我相信紀伯倫,深信他的偉大。我寫給他的信及我和他的關係已是曆史的一筆財產……它是曆史的一部分。”

瑪麗將紀伯倫的信與她寫給紀伯倫的信合在了一起,然後用貴重的紙包成一捆,先放在自己的住處,幾年之後,將之交給了北卡羅來納大學。

瑪爾雅娜寫信給瑪麗,告訴她說已作好安排,將紀伯倫的遺體運往黎巴嫩。

7月23日,在蒙蒙細雨中,由二百黎巴嫩人護送紀伯倫的遺體上了船。

二百人恭恭敬敬地站在那裏,目送紀伯倫的靈柩上船。

四個星期之後,即8月21日,星期五,船在貝魯特港靠岸,由高級代表迎接返回祖國的英靈。祈禱之後,紀伯倫的靈柩被送往貝什裏村。

紀伯倫的靈柩每經過一個小村莊,那裏必有長長的隊伍迎送。那長長的隊伍是生靈的隊伍;帶著生靈隊伍的死亡隊伍是生靈的隊伍一到,太陽便用晚霞將天際染紅。

貝什裏的村民們在村頭廣場上搭起高台,四周鮮花簇擁,彩旗招展。

走在迎靈隊伍前麵的是騎著駿馬的男子漢們。他們陪伴著紀伯倫的靈柩走在凱旋路上……那的確是一條凱旋路,而不是死亡之路。

凱旋而歸的是一個黎巴嫩人,他的名字叫紀伯倫。鍾聲響了起來……鍾聲反複演奏著凱旋樂章。

天空和空氣中充滿著凱旋精神。

紀伯倫凱旋榮歸故裏了。

紀伯倫戰勝了邪欲。

紀伯倫在騎士的護衛下回來了……跟在後麵的是長長的隊伍。

紀伯倫回到了可愛的土地,回到了他詠唱、讚美和祝福的祖國大地。

可愛的瑪麗

紀伯倫逝世後瑪麗的生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她和她的丈夫在薩凡納過著平靜、溫馨、充滿歡悅的生活。

夫婦二人共同過著平安、祥和的生活,互相理解、互敬互愛,在許多方麵十分相似。

夫妻二人住在一座漂亮的舊房子裏。二人不斷接待男女朋友來訪,在有好、和諧的氣氛中度日。

夫妻倆生活寬裕、舒心、順利、輕鬆、簡樸。

他希望她一起安好,他期盼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屬於她。他為她祈禱幸福。他大量地給予她。他再三要她為自己選購最漂亮的衣飾。但是,他失敗了。因為她不改自己的積習,堅持她的故舊,信守自己的愛好,固守自己的精神。

也許在她的堅持、信守和固守之中有一種難解之秘密,她本人也未曾探討、深究過。

瑪麗對丈夫關心、照顧、愛護、尊敬備至,竭盡做妻子的職責。她的丈夫是個值得尊敬的人。

她的丈夫逝世於1936年9月。

瑪麗已進入老年,六十三歲了。

丈夫謝世後,瑪麗在那座寬敞的房子裏住了幾年,那裏陳設考究,應有盡有。

舊居裏的貴重物品漸漸轉入朋友、親戚和愛好者的手中。不久之後,瑪麗住進了一套簡陋的小房子裏。

在她去世的前五年,她患了不治之症之後,被送進了醫院。風濕病使她喪失了記憶力和辨別力。

瑪麗·哈斯凱勒離開了人間。

她丈夫的親侄子談及她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