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音樂(1)(2 / 2)

印度一哲人說:“樂曲的甜美增強了我關於美永恒存在的希望。”

在希臘和羅馬,音樂是大力神,並且為之建造了宏偉廟宇,人們至今仍向我們談起廟宇規模及寬敞祭台,通常供上最佳祭品,焚上最芬芳的香火。人稱此神為“阿波羅”,人們竭盡才能描繪它,把一切優點都集中在它的身上。它像挺立在河道中的巨樹,左手抱吉他,右手撫琴弦,頭高抬代表雄偉,二目遠視似在觀察萬物深處。

人們說,阿波羅的琴弦聲是大自然的回聲。那悲壯的弦聲是從鳥兒鳴唱、水的流動、微風歎息和樹枝沙沙響聲中采集而來的。

他們的神話裏有這樣的傳說:音樂家奧爾菲尤斯的琴聲打動了動物的心,於是猛獸和植物緊緊隨之,鮮花向之伸出脖頸,樹枝對之彎腰,就連無生物也紛紛動起來,然後碎裂開來。

他們說,奧爾菲尤斯喪妻,因而痛哭不止,深情悼念,直至他的哀曲充滿曠野,大自然和他一道落淚,終於打動了神靈的心。神靈憐憫音樂家,為他打開永恒世界的大門,以便讓他與妻子在靈魂世界裏相會。

他們說,司災難的女妖殺死了奧爾菲尤斯,將他的首級和吉他拋入大海,然而音樂家的首級及吉他卻浮在海麵上,一直漂遊到一個島,希臘人稱此島為“歌島”。

他們說,自那時起,漂浮音樂家奧爾菲尤斯首級及吉他的海浪響聲變成了動人的哀號和悲壯的樂曲,彌漫整個太空,傳入每位航海人的耳際。

這是那個國家失去尊嚴之後的話,被我們稱為傳奇神話,其根源是幻想,是描述才華所創造的幻夢。可是,它畢竟是一種傳說,證明音樂在希臘的影響是深刻而巨大的。他們那樣說,原因在於他們斷定那種說法可信。我們把那種說法稱為詩的誇張,其根源是多情善感、愛美心切。這也是詩人的習慣和常規,對我們又有什麼不好呢!

亞述人的遺跡為我們提供了若幹圖畫,畫麵上描繪的是帝王隊伍行進、樂隊作先導的場景。他們的曆史學家給我們談起音樂。他們說,音樂是晚會的高貴標誌,音樂是節日的幸福象征。不錯!沒有音樂,幸福就是被割去的舌頭的姑娘。音樂是地球上所有民族的語言,所有民族無不用歌讚美自己崇拜的女神,無不以曲頌揚自己所崇拜的一切。聖歌——在當前——像祈禱一樣,是教堂和寺廟裏必先進行的一種禮儀,像奉獻給神聖力量的火祭儀式一樣。聖歌是神聖的火祭儀式,其出發點是心中的情感。聖歌是經心提煉過的禱詞,是情感震蕩的完成品。聖歌是自由呼吸,不是人咽氣前的那種呼吸,而是大衛國王的懊悔所激起的那種佯裝高雅的呼吸,於是國王的歌聲遍布巴勒斯坦大地,其悲涼情思創造出動人心弦的哀曲,其根源則是懺悔時的激動和靈魂的憂傷。作為他與上帝之間的媒介,《大衛詩篇》誕生了,他要求上帝寬恕他的疏忽之罪。仿佛他的吉他聲發自他那悲碎的心中,和著他的眼淚,流到他的手指上。他那手指的動作,在上帝和人那裏都是偉大的。他說:“讚美主吧!用喇叭聲讚美主吧!用長笛和吉他讚美主吧!用大鼓和鈴鼓讚美主吧!用弦琴和風琴讚美主吧!用鑔和鈸讚美主吧!用歡呼讚美主吧!讓每一個生靈都讚美主吧!”遊記中說,有一天使由天而降,在世界各地吹起喇叭,於是眾幽靈聞聲而蘇醒過來,穿起衣服,出現在虔誠教徒麵前,遊記作家極度稱讚音樂,將之置於上帝派駐到人類精神世界使者的地位。作家的話是自我情感的表白,也是符合同代人信仰的說法。

伊本·白什爾的悲劇開頭寫道:弟子們到橄欖園去抓他們的老師之前還進行過祈禱。我似乎現在還聽得到那發自悲傷靈魂深處的聖歌;那悲傷靈魂看到了即將降臨到和平使者頭上的災難,於是哼出示意告別的、令人難忘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