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的話不可謂不推心置腹,不可謂不苦口婆心,不可謂不感人至深,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洗腦術”吧?黃龍已經把它運用得得心應手,爐火純青,有一瞬間,春生幾乎被黃龍說動了心,但是很快春生恢複了理智,恢複了定力。
春生有自己做人的底線,春生要堅守自己做人的底線。
春生的常識也挽救了自己,有道是,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春生硬軟不吃,一副死豬不怕開心燙的樣子,似乎讓黃龍有些失望,停了好一會兒,黃龍接著說:“老弟存在明顯的心理障礙,傳統的觀念在老弟頭腦裏麵興風作浪,說句不怕得罪老弟的話,這也是老弟以往事業受挫,人生處處碰壁的主要原因。老弟思想僵化,跟不上時代,識時務者為俊傑,時代在變,我們也要變,與時俱進嘛!我們怎麼能夠‘以不變應萬變’呢?這些過去的‘迂腐子’思想,一定要清除出大腦!更新觀念,更新思路,思路就是出路。”
“老弟還有一大缺點,就是一根筋,太過執,聽不進別人建議,”黃龍說,“我知道,老弟對我的話一直不以為然,甚至瞧不起我,心想‘我讀書比你多,知識麵比你廣,用不著你來班門弄斧’,以為我在忽悠你。”
“不管老弟生氣不生氣,愛聽不愛聽,我還是要說,你讀書比我多,知識麵也比我廣,這都是事實,但是,老弟,你還是錯了,你真的錯了!知識不代表能力,知識是什麼?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
“知識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是知識越多越有智慧,知識越多越有幸福,因為對世界的認識有準確的認識,也有錯誤的認識,有對社會有益的,也有對社會有害的,比如,在我們國家漫長的專製社會中,積累了大量關於如何溜須拍馬,討好權貴,以分一杯羹的知識,而這些所謂的知識最終成為阻礙我們中華民族社會進步的原因之一。”
“知識一但產生,就其本身而言,隻是一種存在,就像一件器物一樣,有些知識由於它所對應的事物不複存在,這種知識就已經死去,成了化石,隻有觀賞價值,比如孔乙己說的‘茴’字有多少種寫法。我們每天都在創造新知識,‘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是對待新知識的態度,對待已有的知識我們則應該不忘質疑,因為其中雖然有許多真知灼見,但是也有荒誕不經,還有不少已經死去,科學就是質疑,在科學麵前,沒有絕對的真理……”
黃龍的這一番話,讓春生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欲知更多精彩,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