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第三個故事 佛子(2 / 3)

除掉了兩個力士之後,洪散人依舊不死心,便煽動那些信徒來圍攻果慧,果慧口中念一句:“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而後一邊高聲念咒,一邊用內力將那些信眾震開,果慧念得這咒喚作《清心咒》,起到清人耳目,震懾渾心之用。洪散人見勢不妙,拔腿就跑,他是個煽動別人的好手,但是說起腿腳上的功夫卻是乏善可陳。果慧也不追趕,隻是給那群信眾講了一會佛,便將他們悉數放走了,地上到這的兩個也不例外,但是他們的樸刀倒是被果慧用內力震碎了,以示警告。

臨近傍晚的時候,果慧到了昌富縣縣城,而此時洪散人正跪在另一人的麵前:“神使,你要替我報仇啊。”

“就是你和他動手的?”

“啊?”洪散人發現神使的表情似乎不太對,但他還是老老實實的回道,“是屬下。”

原本坐著得神使這時站起身,一腳將跪著的洪散人踢翻在地:“真是好大的膽子!”然後又是一腳,這一腳帶著內力,洪散人翻滾在地,像隻蝦米一樣弓著身體攤倒在地上。餘怒未消的神使跟上去又是一腳,這一腳直接讓洪散人五髒移位,七竅流血,一命嗚呼。

處理完洪散人之後,神使招來一名心腹,說道:“你馬上去黃眉,就跟周司事說,那個忤逆的家夥已經被我處決了。我吳繼慶絕對服從周司事的命令。”

“尊令。”

===========================

到了昌富縣城,果慧先是化緣討了一點飯菜,然後尋了個僻靜的角落裏吃了起來,這些日子大多數時候他都是這麼過來的,也有一些虔誠的信徒要請他到自己家屋子裏吃飯,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果慧師弟,”果慧正吃著飯,突然聽到有人在喊他,抬頭一張望,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

“見過果亮師兄,”果慧放下缽盂,雙手合十,念一聲佛號。

果亮還禮,然後說道:“前兩日住持師伯遣人送信給我,說師弟你要來畢州,請我代為照看,師弟腿腳太快,師兄我差點沒趕上啊。”

“謝過師兄了,”他鄉遇故知,實在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果亮是果慧師叔靈紀的弟子,俗家姓麻,乃是畢州本地望族,現在住在黃眉縣昭泉寺,主持雲居寺在畢州的事務。

“走,師弟帶你去嚐嚐這昌富縣的齋食,”相比果慧的沉穩木訥,果亮表現的更為豪氣,身上的僧衣也更為鮮亮,倒不像個出家的僧人,而是個倚馬仗劍的豪俠。

果慧笑道:“全憑師兄吩咐。”

果亮帶著果慧去的地方卻不是間寺廟,而是個飯莊,喚作“四福居”,果慧很是詫異,就問道:“師兄,是不是來錯地方了,怎地是個飯莊?”

“吃飯自然是要到飯莊嘛,”果亮說道,見師弟還有些迷茫就細細地解釋道,“這昌富縣的寺廟都是延福寺名下的,和我們雲居寺素來頗多爭執,所以我等過昌富縣從來不去本地的寺裏。而這四福居的東家,是個在家的居士,店裏葷素兩種鍋分的明明白白,過往的僧眾有不少都喜歡到這裏來吃飯。”

果慧還從未在飯莊裏吃過飯,也覺得有些新鮮,便隨師兄進了店。店裏的夥計很是熱情,見是兩個僧人,也毫不詫異,他們四福居的齋飯在整個畢州都是鼎鼎有名的,而且現在這廟裏的和尚大多不缺錢,會賬都十分爽快,這樣的客人自然最討夥計們歡迎了。

點上幾個有名的素食之後,兩兄弟便閑聊著打發時間,誰也沒有發現原本坐在大堂中間的兩名食客看了他們一眼後,一人起身離開,另外一人邊喝著酒,邊不是掃一眼他們。

不一會,幾樣菜食就都端上來了,果慧嚐了一口讚道:“果然精致。”

“那就多吃點,師弟你常年呆在寺裏,可難得出一次山門,”果亮說道,“等你從枋陽回來,師兄在昭泉寺再好好招待你。”

吃的正香,店裏陸陸續續添了不少持刀帶棍的武林人士,果慧覺得有些奇怪,但是以為是這家店名氣太大,很多武林中人都會來吃飯,所以沒有放在心上,隻是覺得好像大夥對他們這桌都很關注,大概是和尚在飯莊吃飯很少見吧,果慧想著。

正夾起一棵青菜,突然果慧感到一陣危險,他來不及將筷子中的青菜放下,右手手指飛轉,筷子從指間飛出,正中飛來的異物,那是一支兩掌長的的鐵箭,筷子在鐵箭的衝擊力下直接粉碎,這時果亮也抄起手裏的碗扔了出去,打偏了鐵箭的去向,鐵箭餘勢未消,透入木欄杆之中。

這一支箭好似一個號令,那些早已躍躍欲試的武林人士們,都拔刀擎棍,或是從樓上躍下,或是在桌椅間飛奔,目標都是果慧這一桌,果慧還很驚訝,這好好的吃一餐飯怎麼就變成這樣了,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而果亮則幹脆的多了,先是一腳將板凳踢飛出去阻攔敵人,然後一手托起大方桌,往前一擲,緊接著說道:“師弟,這些人來者不善,我們還是先出去再說。”

果慧點點頭,把包裹往背上一係,就尋了個人少的方向跑去,隻聽那群武林人士喊道:“賊禿要跑,跟上去,不要走了賊禿。”

果亮大吼一聲,念道:“誰於今日成正覺,普放如是大光明,十方剎土皆金色,三千世界亦複然。”果亮念得乃是他所持本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陁羅尼經》中的一句偈語,果亮練的武功便是從這《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陁羅尼經》中領悟的大悲掌。大悲掌的核心是“心中光明、八方不動”,果亮一使出,飯莊內中人便感到一股壓力,好似他就是那廟宇中的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