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儒者亡理想滅(1 / 1)

當漢軍大將軍韓信率軍臨近齊國時,韓信開始不斷的向齊國派出探子,去收集關於齊國的各項情報。當派到齊國的探子們相繼返回軍中,有的報告說酈生率領的使節團已經進入臨淄城,有的報告說酈生的任務是漢與齊進行和平談判;有的報告說談判的結果,已經決定握手言和,等等。得到這些情報的韓信當機立斷,傳令全軍:“全軍停在趙的地領地進行擴軍、休整、練兵!"沒過多久,有一個遊士,一個叫蒯通的縱橫家投入了韓信的帳下做了謀士。蒯通堅信戰國時代的詭辯和詭計在任何時候都行得通,他經過多年研究後,還寫出了一篇文章用以論證。劉邦和項羽都不肯用蒯通,因為蒯通的謀略主張是:隻要能夠贏得勝利,無論什麼方法都可以拿來使用。項王和漢王都不願意用的人,其它知道原因的人也都不願意用。項王與漢王對縱橫家的態度,使本來有些名氣的縱橫家蒯通,在兵荒馬亂的世上一直徘徊無主。當蒯通遇到韓信後,當上了韓信的謀士。韓信無疑是位傑出的軍事天才,在戰場上的軍事謀略幾乎無人能敵,可是韓信在政治方麵卻像孩子一樣幼稚可笑,甚至讓人懷疑他腦子裏的這個部分像白癡一樣。韓信可能認為蒯通所說的縱橫術,就是政治上的戰略戰術,而且對此深信不疑。蒯通對韓信說:"酈生隻不過是一個腐儒罷了。雖然他是憑三寸不爛之舌把齊國人給說服了,但是,如果隻是讚揚他的成功,那就等於否定了軍事力量才是決定成敗的絕對因素。對於征伐齊國事,如果在世人眼裏,將軍的功勞還不如儒生的空話,那麼儒家學說便會橫行於世,無法製衡。世人都知道漢王是不喜歡儒生的,大將軍如果什麼事情也不做,讓酈生對天下的影響越來越大的話,恐怕以後以討厭儒生的漢王為代表的漢,也就會慢慢衰敗下去吧,做為漢王麾下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你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嗎?”聽了蒯通的話後,韓信也不知道自己在趙地按兵不動的決定是對是錯了,他開始拿不定主意了。假如韓信身邊還有一個被他信任,而且類似酈生的儒生存在,也許就能站在儒家的立場給韓信解釋蒯通的論點有何利弊,也會讓韓信有更開闊的視野,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可此時韓信身邊沒有像酈生一樣讓他信任的謀士。韓信相信了蒯通的話,於是問道:“那依先生之見,我現在該如何做才對漢王最有利?”蒯通建議道:“將軍現在就應該率軍去攻打齊國,隻有讓世人知道,齊國是在漢軍的軍事力量威懾下才達成和平協議的,隻有這樣漢的精髓才能一直保存下去;倘若不去攻齊,就會給漢帶來的無形災難,後果將無法預測。"在蒯通的不斷說服下,韓信接受蒯通的意見,從平原城的渡口渡過了黃河。不久,齊王田廣連續收到了兩項戰報,一是韓信軍巳經大舉渡過黃河。二是亳無戒備的平原城當即陷落,曆城也在半天後落到韓信手裏。接下來韓信軍就如潮水般即將逼近臨淄了。齊王田廣和田橫都把這一切看成了韓信和酈生事先串通好的詭計。齊王和田橫見大勢已去,隻好決定各奔東西地逃命。令酈生沒想到的是,齊國的一係列的宴會還沒有舉行完,齊王田廣和田橫居然就要逃命了。齊王田廣在逃命前,讓人在臨淄街頭的廣場上,架好了一隻青銅製作的烹豬用的大鼎,裏麵灌滿了水,把剝光衣服的酈生扔進去,在下麵用火燒。"你們這是要我把在齊吃的肉,再統統還給齊嗎?"隻有頭露出水麵酈生用嘲笑的口吻說道。因為齊王田廣和田橫,都認為酈生與韓信一起耍陰謀詭計,蒙騙了它們,才使它們撤掉軍隊,讓韓信趁虛而入,兵敗如山倒。齊王田廣對酈生開始大罵:"你隻是一個撒謊的騙子!"他罵夠了,又說:“如果你不是撒謊,你就想辦法把韓信的進攻給阻止住!若能阻止住,我就把你從鼎裏給放出來!"烹吧!"酈生說。"我在你麵前講的話統統都是真的!你是親眼看著我酈生的眼神,親耳聽到我講的那些話的。如果這樣還不了解我的為人,還要把我烹死。也就是說,你已經是個糊塗透頂的人啦,我不想為了向你這種人乞求饒命而到韓信軍營裏去。韓信是條好漢。但在你眼前的我,是一個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髙尚之士。士在身陷絕境時,才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可是,如果我現在隻是因為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到韓信跟前去,那我就不能成為士了。來,你烹吧!現在這種境況,也隻有被你烹死才能真正配做一名士!"說完,他又朝齊王啐了一口唾沫。酈生沒有給齊王回旋妥協的餘地,齊王田廣騎虎難下,無法再找釋放酈生的理由,酈生便世俗的力量給被烹死了。然後齊王和田橫不戰而逃,韓信占領了齊國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