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見劉備說道痛處,不由長歎一聲:“忠自量一身武藝不弱於人,但今蹉跎半生,卻……。”後麵的話雖未說出,但懷才不遇,灰心之意卻是顯然。
劉備長聲一笑:“我以為黃漢升天下英雄,何也如此留意於官職俸祿也。量漢升如今年紀,至多不過四旬,來日方長,又何必急於一時,想昔日太公,七十不遇,垂釣於渭水,得遇文王,後遂建功立業,顯於天下,而開周室八百年之基業,而封蕃建國,傳於子孫,此先賢遺例在前,漢升又何必心急。”
黃忠再自負,卻也從沒將自己和薑太公相比,聽劉備這樣說起,忙自謙道:“忠一介賢人,何敢比附與先賢,玄德公過矣。”
劉備笑笑,卻也並不解釋,隻是又轉口道:“然太公未遇文王之先,誰知世間有太公,事紂王,紂王不過待以凡人,使處卑職,而遇文王,方可顯達與天下,可知天下之人,欲建功業,貴在擇主。
雖然當今天下一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然州郡長官,手握重權,又何異於昔日之君乎,漢升之不得誌,其在此也!”
劉備既知黃忠身份,劉備就毫不猶豫的開始拉攏,雖然官職所限,就是黃忠自己願意,也不能隨便就納頭便拜,但無論如何,先說服了黃忠,卻也有利於自己的後麵那挖牆腳的行動不是。不過話說到這裏,卻是不好再深一步往下說了,畢竟劉備此時總不能明著邀請,讓其跳槽。
兩人又說了兩句,劉備便問道:“漢升,日前聽聞南陽黃巾竟陷了宛城,不知如今南陽賊勢如何。”
黃忠聞言一歎道:“賊勢浩大,恐是難剿,自月前宛城陷落以來,黃巾賊就城中就招合徒眾,此刻恐已不下二十萬之眾,能戰之賊,想亦在五六萬之間,而刺史大人和南陽秦太守合兵也不過六千,自保尚且不虞,何能平賊,不瞞玄德,忠此次來迎,便是賊勢浩大,官軍大營被圍,危在旦夕,故太守遣忠突圍求救。”
劉備一驚:“南陽形勢竟危殆至此乎,漢升何不早言,令備如此拖延,萬一有事,卻該如何是好?”
黃忠一愣,他之所以不說,便是因見劉備所部人馬寡少,恐非黃巾黃巾之敵,故此最初才未提起,卻見劉備果然下令全軍加快行軍,連忙勸道:“賊勢浩大,玄德士卒雖精,究竟寡不敵眾,不如姑且稍等,待盧中郎大軍趕至,再進而破賊,豈不甚易,何必孤注一擲?”
劉備未言,張飛卻忍不住大聲鄙夷道:“黃巾賊又不經殺,懼他作甚,枉我哥哥如此讚你,卻是如此膽小,南陽官軍如此,難怪丟了宛城,你今若怕死,可跟在後麵,看吾兄弟殺賊。”
以黃忠的神勇,哪有不好勝之理,聽得張飛之言,頓時大怒:“豎子膽敢輕我,可敢與吾手中寶刀比試?”
張飛又豈是怕事之人,聞言大喊道:“有何不敢,俺大哥如此稱讚,俺倒是要看看你有何本領。”
說罷兩人各執兵刃,眼見便是一場劇鬥。
適才變化太快,劉備阻攔不及,此時得到機會,自是連忙勸阻,令關羽攔下張飛,自己又勸下黃忠,好容易勸下來,卻見二人仍是怒目相視,各不相下。
劉備不由暗暗頭痛,他一番苦心相勸,還不是為了最終讓黃忠為自己效命,誰知卻是橫生此變,底下不合,對於已經至高無上的帝王來說,那或許更好,更利於他利用下屬間的矛盾來駕馭屬下,可自己眼前這形勢,連起步都還說不是,又哪能讓手下內耗。
苦苦一想,突然得出一計:“大敵當前,兩位豈可自相鬥毆,便是贏了,又有何榮耀,兩位若一定要比,備倒是有一法,可令兩位分出高下。”
“大哥快說!”聽劉備這麼一說,張飛便迫不及待的問道。
黃忠因為關係,雖未問起,卻也是兩眼看著劉備,顯然也是再等待答案。
劉備道:“今日吾當進軍殺賊,二位何不奮力於此,敗賊之後再計其功,功高者自勝矣,何必因怒而鬥!”
“大哥說的自是有理,隻是俺卻怕他沒到賊營,便嚇得跑了。”張飛大聲道。
黃忠勃然怒道:“我若懼你,不是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