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蔣家動向(4)(2 / 3)

由於蔣孝勇病情嚴重,醫生束手無策,蔣孝勇萌生回大陸看病的想法,據蔣孝勇自己談,赴大陸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看病,一個是想回鄉看看。”“當初,我本來要去幾個地方的,北京、溪口、上海、南京、黃山。沒想到腦子長瘤(癌細胞轉移到腦部)所以就趕回來治療。去黃山的原因,是因為我父親整個中國都去過,就是黃山沒到過,我是想代父親去了個心願。”

然而,由於蔣孝勇體內的癌細胞已經全麵擴散,醫生已無回天之力,1996年12月22日晚病逝於台北,終年48歲。對於蔣孝勇之死,島內各報除了具有外省籍背景的《中國時報》、《聯合報》等用頭版頭條處理,並做了特輯外,其餘台籍人辦的報紙隻發了簡短的消息。由此可窺見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蔣孝勇之死,標誌著蔣氏家族已經真正地走向沒落。

蔣經國的另外兩位兒子章孝嚴、章孝慈,在蔣經國病逝後,章氏兄弟雖未明確認祖歸宗,但與蔣孝武、蔣孝勇的兄弟關係與情分日漸明朗、公開。蔣孝武生前曾因章氏兄弟的心境,主動找他們討論這個問題,但又擔心對母親蔣方良造成感情衝擊。章孝嚴曾說:一切就讓它順其自然,不能讓任何人受到傷害,無論生者或死者。在蔣孝文與蔣孝武的葬禮上,章氏兄弟均以家屬身份出席。一位與蔣家關係濃厚的政界大老悵然地說,如果孝武的喪禮上,沒有孝嚴、孝慈,隻有孝勇,顯得多孤單、寂寞啊!

章氏兄弟給外界的印象頗佳。曾任“外交部次長”、後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的章孝嚴,麵對未來充滿信心,十三大前夕,章氏迫不及待地爭取竟選資格。他對記者稱:如果上麵肯定他的做法和工作表現,也可能給他機會,提名他竟選中央委員。他說如果真提名到他,他將“全力以赴,包括請幾天假去拉票,到會場去爭取代表們支持”。他認為這樣做是他受教育所學的民主政治的做法,是“向同誌們推銷自己,有一天也向‘國民’推銷自己。反過來,也就是要接受黨中央、同誌和社會大眾的審核”。對於蔣氏家族,他稱讚他的3個兄弟都有很好的開始,他說孝武、孝勇和孝慈都已高票當選代表,如果家中4位被提名竟選中委,自然有其意義,但能夠當選幾位,意義將更為凸顯。

以2000年3月台灣大選前的政情觀察,章孝嚴可謂是蔣家第三代中的惟一背叛者。因他支持李登輝,反對林洋港與蔣經國生前路線,不斷受到李登輝提拔。先是以“外交部次長”升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後又升任“外交部長”。“外交部長”任內,他死抱李登輝的“務實外交”不放,宣稱台灣必須走向國際社會。一年多來,他積極追隨李登輝,在國際間不斷從事分裂祖國的活動。為了獎賞章孝嚴,李登輝在1997年8月台灣“行政院”人事調整時,提拔他做了新任“閣揆”蕭萬長的副手。後又由國民黨中央秘書長調任為“總統府秘書長”。在2000年3月台灣大選前,章孝嚴因婚外情灑淚退出台灣政壇。蔣經國5個兒子中惟一幸存者即為章孝嚴,此番丟官才真正結束了蔣氏家族在台統治。而今,下了台的章孝嚴正是一介平民,失去了李登輝的庇蔭與國民黨的保護,才又想起了認祖歸宗事。6月15日,他麵對香港鳳凰台記者的采訪,坦誠說他準備年底回大陸探訪,將赴浙江溪口祭祖。但願章孝嚴從李登輝“兩國論”的陰影下解脫出來,回到其父蔣經國的“一個中國”立場上來,致力於兩岸關係的發展與祖國統一,祖國人民是會歡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