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光緒十一年)10月24日1歲
農曆九月十七,生於山西崞縣(今原平市)中泥河村。取名張培梅,字鶴峰,小名仁和。曾祖父毓垣,祖父化鵬,父耀恒。
1886年(光緒十二年)6月12日2歲
農曆五月十一,母親歿。
1894年(光緒二十年)10歲
喪父,隨叔父生活。在本村讀書,教師為本鄉安家莊一秀才。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12歲
在鄰村三泉念書,曹澤、樊仁久、郭立三等老先生先後任教,他在一篇題為《詠雪》的作文中寫道:“風雪漫天,天餒我者。”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18歲
妻郭氏生長女。郭氏,本縣大常村人。
1904年(光緒三十年)20歲
在本縣安家莊教書。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21歲
考入山西武備學堂陸軍小學班(實為山西武備學堂第二期學生)。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23歲
經山西巡撫恩綬保送,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並在此加入同盟會。當時,蔣介石也在此學堂學習。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24歲
山西發生李嵩山案,李化裝從太原逃往保定,與張會晤,張為之布置逃往安徽。後南桂馨向閻錫山索款百元,趕到保定,交張寄李。
1910年(宣統二年)26歲
3月13日,山西發生“交文慘案”。新軍協統令八十五標(也稱一標)、八十六標(也稱二標)各設模範班訓練半年,學員學成後任各標下級軍官,張從保定速成學堂畢業後在模範班任職。
1911年(宣統三年)27歲
10月29日(農曆九月初八),革命軍在太原起義,起義軍入城。駐紮在太原後小河的二標標統閻錫山,派本標二營前隊排長張培梅等從撫署東西圍攻衙門。同時,起義軍在省谘議局成立軍政府,推閻錫山為都督,所有軍隊編為四個標,四標標統張瑜,教練官張培梅。
10月30日,張培梅帶一排士兵沿街彈壓,懲治壞人,維持太原治安。
11月,張瑜、張培梅率兵北上,取代州,激戰雁門。
11月13日,閻錫山從太原向晉西北轉移,與北路軍齊會神池,派張樹幟、張培梅到河曲縣籌軍餉。二張吊打祝知縣。
1912年(民國元年)28歲
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1月10日,山西新任巡撫張錫鑾抵太原,原清廷官吏又被起用。
1月12日,山西民軍占領包頭。張培梅與張樹幟等將士共訂蘭譜,深相結納,軍心益堅。後來張培梅又參加了鄂爾格遜、刀什爾戰鬥,民軍攻占薩城和托克托城。
4月4日,閻錫山回太原就任山西都督,軍隊編為一個師,轄步兵兩旅,一旅又轄兩團,張任團長。
1913年(民國二年)29歲
春,奉命北上征蒙,開援大佘太,解麻忽兔之圍,歸綏得保,遂升任旅長。
是年冬,又與部下猛攻,收複大佘太,解包頭之圍。後又與中央軍會攻百靈廟,大敗蒙軍,蒙亂悉平。
與楊佩婉生次女坤嘉。楊氏,三泉人。
1914年(民國三年)30歲
袁世凱廢各省都督,立將軍名號,閻錫山被封為同武將軍,張培梅被封為肅威將軍。
張培梅於春天返省,以少將參謀名義,解甲歸裏,弟培蘭與之同謀,欲以炸彈除袁世凱,培梅以時機不到,勸暫忍待發。後培蘭在京屢謀,皆未成功。培梅痛悔不已,稱:“運籌帷幄,猶不及弟。”
1915年(民國四年)31歲
與楊氏生三女坤賢。
1917年(民國六年)33歲
張勳複辟失敗,陝軍郭堅部入晉,長驅直入。閻派張培梅襲擊,未兩月將郭部擊退。
閻錫山任省長,第一次擴軍,委任張培梅為晉南鎮守使,轄一個混成團。張坐鎮平陽,綏靖地方。
與楊氏生長子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