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我和語文現代化(6)(2 / 3)

《漢字改革概論》三版序言

一九五八年秋季到一九五九年初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開“漢字改革”課程。這就是課程的講稿。當時隻分發簡單的油印提綱,事後一年間陸續把講稿寫成,一九六一年出版。一九六二年上半年北京大學又開“漢字改革”課程,一九六三年上半年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係也開“漢字改革”課程,都用本書作為講稿基礎。一九六四年再版。現在一九七九年三版。

一九五八—一九六○是解放後漢字改革運動的一個高潮,也是大半個世紀以來漢字改革運動最大的一個高潮。本書敘述事實基本上以這個高潮為結束。

本書初版出版以來承書評家和讀者一再指正。作者感謝他們的關懷和合作,請求他們繼續指正。

“漢字改革”課程是一種新的嚐試。漢字改革問題的研究是語言學文字學的一個全新的課題。這裏的初步探索是不成熟的。再版和三版時候隻對原有的缺點作了較小的修改,沒有能夠對一些重要問題進一步研究和改寫。如果學校采用本書作為參考教材,請批判地應用。

一九七九年北京

(《周有光語文論集》第一卷,上海文化出版社二〇〇二年版)

周有光先生事略

一九0六年一月十三日,生於江蘇常州青果巷,原名周耀平。父親周保貽,母親徐雯。

一九一二年,進入新式小學——育誌小學。

一九一八年,入鎮江中學,不到一年,轉入常州中學。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新思潮傳入常州中學,周有光的思想受到很大影響。

一九二三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一年級,學基礎課,並對語言發生了興趣。

一九二四年,二年級開始分文理科,學文科,主修經濟學。

一九二五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參加遊行抗議,離校,改入光華大學。

一九二七年,光華大學畢業,在光華大學、江蘇教育學院、浙江教育學院等校任教,同時參加拉丁化運動,提出語言文字要改革的幾個方麵,受到陳望道的重視及鼓勵。

一九三三年,與張允和結婚,到日本留學,考入京都帝國大學(現改稱京都大學)。

一九三五年,回國,一方麵在光華大學教書,一方麵在江蘇銀行工作。

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六年,避難四川,在農本局任職。

一九四六年年底到一九四九年,任職新華銀行,由銀行派駐美國紐約,業餘時間讀書學習,收獲很大。遊覽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

一九四九年六月,回國,希望幫助國家、幫助銀行搞經濟建設。在複旦大學經濟研究所講授經濟學;上海院係調整後擔任上海財經學院教授,兼任研究處主任。與此同時,擔任新華銀行秘書長並在人民銀行華東區兼職,還與幾位經濟學家合辦《經濟周報》。《新中國的金融問題》(新經濟叢書第二種)由香港繹濟導報社出版。

一九五二年,《中國拚音文字研究》,上海東方書店第一版,一九五三年第六版。

一九五四年,《字母的故事》,上海東方書店第一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出版修訂本。

一九五五年,到北京開文字改革會議。

一九五六年,舉家遷到北京,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和委員,參與起草《漢語拚音方案》。

一九五八年,《漢語拚音方案》完成。《漢語拚音詞彙》,周有光主編,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一九六四出增訂版;語文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重編本。

一九五九年,《拚音字母基礎知識》,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一年,《漢字改革概論》,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第一版;一九六四年修訂出第二版;一九七九年出第三版;香港爾雅社一九七八年出版修訂本;“日本羅馬字社”一九八五年出版日文翻譯版,譯者橘天廣國。

一九六五年,《電報拚音化》,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漢語手指字母論集》,周有光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九年,下放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