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回顧語言學界往事(11)(2 / 3)

直到寫這篇悼念文章之前,我才知道,劉尊棋同誌在過去四十多年中,受盡人間折磨,從勞改到勞改,從監獄到監獄,最後,感謝時代的偉大,冤案終於平反。長期而殘酷的折磨使他身患重病,妻離子散,但是,沒有能摧毀他的意誌,沒有能破壞他的理想,沒有能使他喪失智慧,沒有能使他放棄追求。他真正當得起“百折不撓、艱苦卓絕”這八個字。在他最後的歲月中,終於遇到了一個寬鬆開放的時期,做成了幾件有利於人民的工作。這是他的幸運,也是國家的幸運。

他是一位有世界眼光的新聞記者,一位知識廣博的文化人,一位足智多謀的事業家,一位不平凡的平凡人。中國的知識界將永遠為失去了這樣一位不平凡的平凡人而哀悼!

張誌公:實用語法學家

我和張誌公先生成為往來頻繁的親密朋友,因為我們長期一同住在一個大院裏,這個大院叫作公主第。

一九五五年底,我被調來北京,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辦公處和住處都在北京沙灘景山東街的公主第。這裏是解放前的北京大學,清朝末年的京師大學堂。沙灘的紅樓是後來添造的。五四運動的許多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地名早期叫馬神廟,現在改稱沙灘後街。公主第原來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駙馬王府。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一個單位用不了這許多房屋,跟另一個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使用。當時全國大中小學的所有教科書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

誌公先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跟我隨時往來,非常方便,甚至一天往來幾次。我有什麼工作上的問題,就去找他,同他商量。有時有朋友來找我,在我的辦公室和家裏都找不到,就到誌公先生的辦公室和家裏去找,一定能找到。

我們一同看到公主第大院的一派宮廷景象,綠樹成蔭,花香鳥語。春天,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處處盛開。大院中心有一個荷花池,每年開放複瓣荷花。池中有一個白石頭的方柱子,頂上是斜放著的圓盤形日晷,旁邊刻著“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字樣。這是京師大學堂和北京大學遺留下來的文物。

我們也一同看到公主第大院在一次一次政治運動中不斷遭到難以相信的破壞,成為很像一個無人管理的低級難民收容所的樣子。終於,浩劫過去,否極泰來,把紅漆大門拆掉,把大門外的兩個石獅子搬走,封建意味一掃而空,改成一組一組矮矮的新式辦公樓和宿舍。

我每次想起誌公先生,不能不同時想起公主第大院的滄桑變化,因為從我的辦公室到他的辦公室必須經過這一帶使人回想清朝覆亡和五四運動的花園式庭院。現在,誌公先生的寶眷還住在公主第的新造宿舍裏,我已經離開公主第內清朝末年建築的破爛不堪的住宅,遷移到名稱古怪的後拐棒胡同。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振興教育,朝氣蓬勃,一方麵提倡普通話、簡化字、漢語拚音;一方麵改革現代漢語教育,重視語法和修辭。這時候,掀起一個語法學的百家爭鳴,語法學的文章如天女散花,繽紛落地,現代漢語的語法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但是,中學的語法教科書,不能眾說並立,旁征博引,需要有一個簡單明了、說法一致,而且容易為青年們所理解的語法體係。這是一件艱難而重大的學術綜合工作。在誌公先生主持之下,折中於各家學說之間,寫成一個兼收並蓄、彙集眾長、適合中學教學用的語法體係。他和他的同事們出色地完成了這一工作,得到社會各方麵的讚賞。

誌公先生學識淵博,著作很多。他治學謹嚴,著作切於實用。例如他跟田小琳女士合著的《現代漢語》,就是一部極好的適合大學一年級用的教科書。語文界對他的理論結合實際的學風,欽佩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