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麥克斯韋試圖解釋人的感覺,於是他進入了純哲學的範圍。在休謨看來,“人隻不過是一束感覺而已”,我們人的知識、信仰都建立在感覺之上,但感覺有時會欺騙我們。如何辨別什麼是正確的感覺、什麼是錯誤的感覺呢,隻能還是通過感覺。
這裏就出了問題(循環論證),所以,從邏輯上看,我們無法擊敗懷疑論,最後也隻得靠信仰來解決問題。麥克斯韋講這些話的意思可能是要人們認識到科學的局限性,不要把科學看成是萬能的。
麥克斯韋死於1879年11月5日,腹癌。他忍受著極大的痛苦,但他依然表現出很快樂、很沉靜。
霍特(Hon)教授是最了解麥克斯韋的人。他說:“麥克斯韋性格中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的獨立性,他簡樸、謙虛、喜歡講似非而是的雋語,總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這句對麥克斯韋的評語告訴我們,麥克斯韋從不從眾,從不隨大流,他總是獨立思考,在事實與邏輯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觀念。但他又意識到自己與自然、與他人的密不可分的聯係,他是大全中的一分子,他對大全有不可推卸的義務,大全也借助他短短的光輝一生,告訴了人類自己的秘密。
他的同學坎貝爾說:
“他人格的主要方麵是偉大的簡樸性,為了要認識他,我們會發現一種綜合的素質,它們獨立地存在。超凡的謙遜,驚人的深邃,神奇的創造性,這是他的特色。他對大自然的實在秩序抱有敬意。他信仰進步,喜歡思辨,但對實際事物的態度又十分保守。他的想像力有最高意義上的具體,一下子就能抓住實質,不光是事物之間的關係,沒有人能夠像他這樣對抽象如此耐心,他善於歸結出自然的規律,他似乎生活在一種與無限交往的神秘狀態中。”
坎貝爾的評語精辟獨到,用簡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頭腦在天上,身體在地上勞作且有偉大貢獻的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所謂立地是指他平易穩健的人格,相信事實、實驗,不作空洞的臆想;所謂“頂天”是指他頭腦裏考慮的大多是天上的事情:自然的秩序,宇宙的構造,天地萬物之理。把這二者結合起來,就是偉大的麥克斯韋。像一切傑出的天才一樣,在他的身上充滿了令人不解的矛盾:他信仰進步,但對現實事物的秩序又十分保守。也許,正是這種矛盾,才使他成為麥克斯韋——以一個凡人的身份與大全進行交往的人。
麥克斯韋在卡文迪什實驗室的曆史功績是主持設計、興建了這個實驗室,為實驗的籌劃、設備的配置、招生和教學研究花費了大量心血,製定了這個實驗室的宗旨,開始了係統的教學和實驗。
作為一位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對物理學的本質實驗有深刻的認識。他在實驗室工作了8年。他以《聖經》詩篇中的一句話作為實驗室的宗旨:“主的創造是偉大的,隻有那些對主的創造有興趣的人,對它不斷探索的人,才能認識它的偉大。”這句詩刻在室門口的橡木大門上。在1974年建成的卡文迪什實驗室新址大門上,把這句話的拉丁文譯成了英語。卡文迪什實驗室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有名、成就最卓著的實驗室,培養出那麼多人才與大師,與這句話的實踐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