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便有“尚武”的傳統,史書上記載的多是將帥之事,許多優秀傑出的人物也常常和軍事、軍隊聯係在一起。我在少年時代也和那個年月的許多孩子們一樣,不時玩著打仗的遊戲,演繹著打仗的故事。雖生在和平歲月,但崇拜英雄豪傑的心理則一直伴隨著我從少年、青年到中年。如今雖年已不惑,但關注軍事、軍人的興趣時常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後來做了教師,教學科研之餘還是比較注意那些帶有硝煙味的各種事件、故事。我讀書不多,範圍也有限,但對近現代史上有關軍事的資料或信息,還是十分留意的。當然這些東西舊墨殘紙,真正研讀起來,卻是頗費功夫的,但興致於此,則有點以苦為樂了。
真正從研究的角度,聚焦馮玉祥在西北這一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始於10年前。這些年一麵收集凡是能得到的資料,一麵利用出差、開會之機盡量到馮玉祥在西北活動過的地方走走、看看。記得1993年盛夏的一個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城外的一條河邊,麵對塞外天際邊的餘暉,追想當年馮玉祥在這裏振臂一呼,雲集各路英豪,去追隨大革命的洪流,而後由塞外邊陲沿甘陝之途,進軍中原大地,那是多麼壯觀的一幕啊!但現在這本書,則主要利用看到的各類史料幾經寒暑寫出來的。由於作者水平所限,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要寫點東西很不容易,俗語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我算不得一個好漢,但能成這本書,的確得到了許多師長和朋友的大力支持。甘肅省政協副主席、著名愛國將領鄧寶珊將軍之子鄧成城先生為本書作序,使
該書倍增光彩。民革甘肅省委劉堡先生對書稿認真加工,提高了書稿質量。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校務委員陳紀常教授及黨校科研處在出版過程中給予了積極支持。借此機會,表示衷心感謝。
對天水師專副校長張秦齡教授、甘肅省委黨校秦生教授、王永康教授、天水師專於文濤副教授所給予的支持和幫助,亦表示我誠摯的謝意。
作者
於甘肅省委黨校
199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