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決定一切!這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擁有高昂的鬥誌,勇於麵臨困難,承擔責任,及時發現問題,落實任務,拿出這樣的職業精神怎麼可能不成功呢?凡事一定要等到什麼都百分之百有利的時候,機會早就離你而去了。這樣的推脫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對公司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人品的不負責任。敬業就是在具體的落實中體現出來的。因為敬業的人會懷著一種對職業的敬仰,會在公司有任務的時候積極落實任務,無任務也要去找任務,這種實幹精神讓自己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找到自己的價值。
因此,及時完成任務是敬業的體現,而敬業又是工作之本,是將工作做好的最直接的動力。而且,敬業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秉持這種態度的人會樹立這個“世界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的職業價值觀。敬業的人對自己的職業水準有很高的要求:精益求精,永遠對工作現狀不滿意,永遠在改善工作。這種敬業精神,在職業生涯發展道路上,直接決定了職業發展的高度。
比爾·蓋茨說過這樣的話:“過去,隻有適者能夠生存;今天隻有最快處理完事務的人能夠生存。”
隻有效率高的人才能擠出時間來完成更多的事,這也是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內容之一。帕金森定律認為,低效的工作會占滿所有的時間。一位閑來無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一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的工夫。找明信片要一個鍾頭,查地址半個鍾頭,寫信一個鍾頭零一刻鍾,然後,去郵局究竟要不要帶把雨傘出門,這一考慮又花了20分鍾。一個效率高的人在3分鍾內可以辦完的事,另一個人卻要操勞整整一天,最後還免不了被折磨得疲憊不堪。
避免帕金森定律產生作用的辦法似乎很明顯:為某一工作定出較短的時間,也就是說,不要把工作戰線拉得太長,而是盡快完成某項任務——當然,必須保證工作完成的質量。如果不這樣做,你對待那些困難的或者輕鬆的工作就會產生惰性,因為沒有期限或者由於期限較長,你認為可以以後再說。如果你隻是從工作而不是從可用的時間上去著想,你就會陷入一種過度追求完美的危險境地之中。你會巨細不分,且又安慰自己已經把某項(實際上是次要的)工作做得很完美,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主要的目標落空了。
發展是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在當今社會中,企業間的競爭在日益加劇,這就要求著現代企業不但要發展,而且要快速發展,發展速度要快於競爭對手,隻有這樣企業才能生存下來,才能談企業發展的問題。那麼怎麼能讓企業快速發展呢?就要不斷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唯有高工作效率的企業才能在相同的時間,做出更多的業績。而高的工作效率又得依賴員工來完成。那麼此時,按時地執行工作任務不但是企業的要求,更是社會的要求。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適者生存”,而是“快者生存”的時代,所以企業的任務職責就更不能推卸,更不能貽誤,要積極準確地落實,這樣在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時候,自己的價值也得以體現。
戴唯是一家顧問公司的業務經理,一年大約能夠接下100個項目,因此有很多時間是在飛機上度過的。戴唯認為和客戶維持良好的關係非常重要,所以他常常利用飛機上的時間寫短簽給他們。一次,一位同機的旅客在等候提領行李時和他攀談起來:“我早就在飛機上注意到你,在2小時48分鍾裏,你一直在寫短簽,我敢說你的老板一定以你為榮。”戴唯笑著說:“我隻是有效利用時間,不想讓時間白白浪費而已。”
就像比爾·蓋茨一樣,成功的職業人士,就是這樣有效利用每一分鍾、珍惜每一分鍾,盡量把任務往前趕,而不往後拖,他們使每一分鍾都具有價值。這樣的人是高效率的人,也是當今老板所器重的人,更是實幹的人,敬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