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悲觀的樂觀主義(2 / 2)

不知不覺中,我的身體越來越笨重,越來越清晰地感到小家夥在肚腹中的翻轉騰挪。每當我站在鏡子前望著裏麵那個挺著大肚子,眼神迷茫的女人,就會不禁地想:我真的懷孕了嗎,我馬上就要做媽媽了嗎?“母親”的角色意識似乎還飄在九霄雲外。

雖然,我已經覺得自己的身體很沉重了,可是,每次去婦幼醫院檢查,大夫都會頗為嚴厲地教訓,多吃點,現在什麼都別想,一定要讓孩子長好。你的孩子太小,一定要多吃!我心裏倍感委屈,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地在多吃了,隻是不像有些孕婦總是吃不夠的感覺,而且,小寶寶好像也不愛吃零食。

醫生有關孩子太小的話,我和媽媽起初都沒有太放在心上,因為聽說胎兒都是最後兩個月才會快速成長。哪會知道,這是我懷孕中遭逢的又一大坎兒。當胎兒8個多月時,醫生非常嚴肅地對我和媽媽說,這孩子太小,可能一出來就得放到保暖箱中。現在唯一的補救方式就是吊營養針,讓孩子盡可能長大一些。雖然明知醫生的外交辭令,我和媽媽還是不禁異口同聲地問:那孩子健康嗎,不會有什麼問題吧。醫生自然又不慌不忙給了不置可否的回答。媽媽後來才對我說,那時,她的腿都軟了。我們聽從醫生的建議,先做了B超,結果也顯示胎兒偏小。我心裏七上八下,望著自己隆起的腹部,又看看周圍的待產媽媽,我似乎是顯得相當苗條。可我那時真恨不得就像她們一樣,隻要小寶寶健康。書上說,孩子一定要吃母乳,尤其是初乳,這樣才能免疫力強抵抗力高。醫生這番判定讓我分外焦灼、迫不及待地要求挨針。

因為家離醫院近,我又沒有其他症狀,所以,我無須住院,每天在其他病房加床吊營養液。以前幾乎沒打過吊針,此時才知自己血管太細,紮中位置還真不易。每天兩瓶,大約要吊3小時。這段時間,媽媽卻發現了來到病房的好處,因為無論是待產還是生產方麵,都能從閑聊中學到很多。先是我們在這裏看到了很多加床吊針的人,有的才剛懷孕3個月。她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膽汁酸鹽高、胎兒太小、溶血、羊水太多、羊水太少、胎盤老化、胎盤成熟過緩……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