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優質豬品種和雜交(1 / 3)

第一節品種

現在,我國養殖的豬的品種主要分為三大類:地方優良品種、培育品種和國外引入品種。

一、地方優良品種

地方品種是指原產於我國的品種,1986年出版的《中國豬品種誌》中列入的地方豬種共有48個,在此僅介紹幾個影響比較大的品種。

(一)民豬

1.產地及分布民豬是東北地區的一個古老的地方豬種,現廣泛分布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和河北北部及內蒙古等地。

2.體型外貌根據民豬的體型大小和外貌特征,可分為大民豬(體重在150千克以上)、二民豬(體重在95千克左右)、荷包豬(體重在65千克左右),目前養殖的民豬多為中型豬。體質強健,頭2中等大,嘴鼻直長,耳大下垂,額部有縱行皺紋。體軀扁平,背腰狹窄,臀部傾斜,腹大下垂,乳頭7~8對,四肢結實粗壯。被毛黑色,鬃毛發達,冬季密生絨毛。

3.生產性能民豬性成熟較早,母豬一般在4月齡時就會出現初情期,且發情症狀比較明顯,配種受胎率較高;母豬有很強的護仔性,分娩時不讓人接近。初產母豬產仔數約為11頭,經產母豬產仔數13頭以上。

在體重20~90千克育肥期,日增重458克左右。體重90千克時屠宰率約為72%,胴體瘦肉率為46%。成年公豬體重為200千克左右,成年母豬體重為148千克左右。

4.評價民豬具有產仔數多、護仔性強、抗寒能力強、體質健壯、脂肪沉積能力強和肉質好的特點,適合粗放管理,與其他品種雜交都表現較強的雜種優勢。以民豬為基礎培育成的新金豬、吉林黑豬、哈白豬、天津白豬和三江白豬等均保留了民豬的優點。民豬的缺點是皮較厚,後腿肌肉不發達,增重較慢,飼料轉化率低,胴體脂肪率高。

(二)兩廣小花豬

1.產地及分布兩廣小花豬原產於廣東、廣西等省(區),由陸川豬、福建豬、公館豬、黃塘豬、塘綴豬、中垌豬、桂墟豬和兩廣小花豬歸並,統稱為兩廣小花豬。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相鄰的潯江、西江流域的南部。

2.體型外貌體型較小,兩廣小花豬具有頭短、耳短、頸短、身短、腳短、尾短的特點,故有“六短豬”之稱。額部較寬,有Y形或菱形皺紋,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寬且凹,腹大可拖地,乳頭有6~7對。被毛稀疏,毛色除頭、耳、背腰、臀為黑色外,其⑧均為白色,黑白交界處有4~5厘米寬的暈帶。

3.生產性能性成熟較早,母豬4~5月齡就會出現發情,一般在6~7月齡、體重40千克左右時初配。初產平均產仔數為8頭,三產以上平均產仔數為10頭以上。

育肥期平均日增重328克左右。75千克屠宰時屠宰率為68%左右,胴體瘦肉率37.2%。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30.96千克,成年母豬平均體重112.12千克。

4.評價皮薄、肉質嫩美,但體型小,生長緩慢,浪費飼料嚴重。

(三)太湖豬

1.產地及分布太湖豬主要產於長江中下遊的太湖流域(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共有7個類群。因其來源相同,主要特征和特性也很類似,故統稱“太湖豬”。其中有嘉定縣的“梅山豬”,鬆江縣的“楓涇豬”,嘉興、平湖縣的“嘉興黑豬”,武進和靖江縣的“二花臉豬”,還有“橫涇豬”“米豬”“沙烏頭豬”。太湖豬分布較廣,數量多,且種類結構豐富,有廣泛的遺傳基礎。

2.體型外貌太湖豬頭大額寬,額部皺紋多且深,耳似三角形,大而下垂,耳尖與嘴筒齊或超過嘴端。體型中等,骨骼粗壯,背腰寬且微凹,腹大下垂,乳頭一般8~9對,臀部傾斜,大腿欠豐滿。被毛稀疏,顏色為黑色或青灰色,腹部皮膚粉紅色,梅山豬的四肢末端為白色,俗稱“四白腳”。各類群間有所差異,其中以梅山豬較大。

3.生產性能太湖豬繁殖力高,是全世界已知豬品種中產仔數最高的品種,其中以二花臉、梅山豬最高。太湖豬性成熟早,3月5齡可達到性成熟,公豬4~5月齡即可進行配種。初產母豬產仔數平均為12頭,經產母豬平均為16頭以上,最高紀錄產過42頭,泌乳力高,哺乳率高。

20~90千克日增重430克。7~8個月體重可達75千克,屠宰率65%~70%,胴體瘦肉率40%~45%。成年公豬體重為140千克,成年母豬體重114千克。

4.評價太湖豬成熟早、繁殖力高,遺傳性能較穩定,與瘦肉型豬種雜交優勢比較明顯,適合作雜交母體。肉色鮮紅,肉質好,肌肉內脂肪較多。缺點是純種太湖豬生長緩慢,胴體中皮的比例高,瘦肉率低。

(四)金華豬

1.產地及分布金華豬原產於浙江省金華地區的義烏、東陽和金華,近年來已推廣至全省20多個縣市和省外一些地區,主要分布於東陽、浦江、義烏、金華、永康、武義等地。

2.體型外貌金華豬按頭型可分為壽字頭型、老鼠頭型和中間頭型三種,目前產區飼養最廣的一種類型是中間型的。中間型體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且下垂,頸短粗,凹背,腹下垂,四肢細短,臀部傾斜,乳頭一般8對左右。全身的毛色中間為白皮白毛、兩頭為黑皮黑毛,黑白交界處有黑皮白毛的“暈帶”,因此又稱為“金華豬兩頭烏”或“兩頭烏”豬。

3.生產性能金華豬性成熟早、繁殖力高,一般產仔數為14頭左右。肥育豬8~9月齡體重63~76千克,日增重300克以上。75千克體重屠宰,屠宰率72.55%,瘦肉率43.36%。成年公豬體重140千克,成年母豬體重110千克。

4.評價金華豬性成熟早,繁殖力高,屠宰率高,皮薄骨細,肉質細嫩,適宜醃製優質金華火腿及醃用肉。但幼豬出生重較小,後期生長較慢,飼料利用率較低。

(五)榮昌豬

1.產地及分布榮昌豬產於重慶市榮昌縣和四川省隆昌縣,主要分布於永川、瀘縣、瀘州、大足、納溪、江津、銅梁等縣。

2.體型外貌榮昌豬體型較大,頭大小適中,麵部略凹,耳中等大且下垂,額部有橫行皺紋,有旋毛。背腰微凹,腹大而深,乳頭6~7對,臀部略傾斜。體軀較長,結構勻稱,四肢細致、堅實。鬃毛剛韌,兩眼四周和頭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身體其他部分均為白色。

3.生產性能公豬2月齡進入發情期,4月齡進入性成熟期,5~6月齡可進行配種,母豬7~8月齡、體重50~60千克時可進行配種。初產母豬平均產仔數為8.5頭,經產母豬平均產仔數為11.7頭。

育肥期日增重313克,體重87千克時屠宰率69%,胴體瘦肉率39%~46%,腿臀比例29%。成年公豬體重為158千克,母豬體重為144千克。

4.評價榮昌豬肌肉呈鮮紅或深紅色,大理石紋清晰,分布較勻。具有適應性強、雜交效果好、瘦肉率較高、遺傳性能穩定和鬃質優良等特點,用它與其他品種豬雜交,雜種優勢比較明顯,是地方品種中比較優良的品種。

二、培育品種

(一)哈爾濱白豬

1.產地及分布哈爾濱白豬簡稱哈白豬,產於黑龍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區,由不同類型的約克夏和民豬及蘇白豬雜交選育而形成,主要分布於濱州、濱綏和牡佳等鐵路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