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艘漁船漸漸靠岸,船上的水手下了鐵錨,數十個漁夫齊聲喊著號子,將漁網從水下一點點拉起,成千上萬的大小海魚離開海水後不斷地蹦跳,在太陽下魚鱗反射著太陽光顯得格外耀眼。
一位身材魁梧,一副管家模樣的中年男子看著這一幕喜笑顏開,走到船頭對一個腰佩長劍的白衣少年道“陸少爺,托少爺的福,這一船又是滿載而歸。”那名白衣少年看上去十七八歲上下,模樣俊俏,身材挺拔,看上去倒也一表人才。白衣少年此時正站在船沿吹著海風,聽到中年男子的話後答道:“我對這個一竅不通,一路上還是多虧了張伯伯,接下來的事宜也一應由張伯伯打理,我就先回去了。”接著眼珠滴溜溜一轉,湊到張管家的耳邊道“不要告訴我爹這幾天我沒有在師傅那裏練劍”
說完腳底抹油一般轉身就跑,留下張管家在身後無奈地歎氣。
“少爺分明是偷懶不想練劍,卻騙燕大俠說幫老爺打理生意,結果出海一趟隻顧著遊玩,又不好好跟張管家學習打理商號生意,如果讓老爺知道了又免不了一頓臭罵”
白衣少年身邊跟著的一名十四五歲模樣的貼身小廝在一旁道。
“多嘴”白衣少年笑罵道:“我已經跟張伯伯打過招呼,隻要你別多嘴,老爺怎麼會知道”
“少爺,老爺就少爺您一個獨子,將來整個陸字商號都是少爺您的,您不好好學學以後怎麼管理這麼大的商號。”
這名白衣少年名為陸凡,正是錢塘鎮首屈一指的巨賈陸文傑的獨子,從小就不喜經商上的事情,反倒喜歡舞刀弄劍。數年前在陸凡的軟磨硬泡之下,陸文傑隻得設法讓陸凡拜入錢塘鎮第一劍派————青鋒劍派內學藝。
常言道“要練武,莫怕苦;要練功,莫放鬆”。練武之人要想習得好武藝,哪一個不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吃盡了苦頭。但陸凡從小嬌生慣養慣了,如何能吃得了這等苦楚。不出幾天便叫苦叫累,嚷著不去,但青鋒劍派門規甚嚴,再加上陸文傑有意讓陸凡多吃吃苦頭,特意叮囑他們要對陸凡多加管教,故而陸凡平時隻能想盡各種辦法設法出來偷懶。
就在那名小廝繼續在陸凡耳邊嘮叨個不休時,陸凡停下了腳步,指了指前麵不遠處對那名小廝道:“來福,去那邊把那個酒葫蘆洗一洗拿過來瞧瞧”
那名被陸凡喚作來福的小廝聞言順著陸凡的目光看去,隻見幾個漁民正在那兒清理漁網,漁民將漁網撒下去時收網時也會將不少雜物打撈上來,這幾個漁民正將一堆從漁網上清理下來的雜物堆積在一旁,雜物堆中一個寫著大大的“酒”字的酒葫蘆靜靜地躺在那堆雜物中間。
(注:本章中引用的第一首詞為北宋詞人柳永所做的《望海潮》,第二首是金主完顏亮所作的《南征至維揚望江東》,原詩為“萬裏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筆者處於劇情需要將“西湖”二字改為“錢塘”二字,特此注明。
其次,本書實為以九州為模板的架空小說,所用到的地名地理位置和曆史事件有些會與事實不符,特此注明。以後不再一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