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東南形勝(1 / 2)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九州之地,得天獨厚,沃野千裏。在這片土地上,從三皇五帝起到如今的大盛皇朝,分分合合,朝代更迭的這一幕不斷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

如今九州之地的是軒轅氏的天下,軒轅氏開國後取長盛不衰之意定國號為“盛”。據說開國的軒轅氏是聖王軒轅黃帝之後,且不論這個說法是真是假,但大盛皇朝從開國到現在九百多年間,曆代君王幾乎個個賢明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大盛皇朝才能保住九百年昌盛,超過九州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就連有“賢王之治”之稱的大周皇朝也僅僅存在八百年,與大盛皇朝相比都相差了一百餘年。

正所謂:世上無千年之國。時至今日,大盛皇朝已開始走向衰退。內憂外患,層出不窮,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大盛皇朝開國後功績無數,其中開鑿連接天京與錢塘兩地的京塘大運河便是其中之一。

這條運河開鑿之時用民近百萬,耗時數十年開鑿而成,幾乎貫連從東南往北的所有交通要道。雖然開鑿之時勞民傷財,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條水路開鑿出來之後,使九州東南和北方兩地的交通變得十分便利,運河兩岸的數千城鎮都因此得福。

錢塘鎮便是這數千城鎮的其中之一。錢塘鎮因坐落在錢塘江畔而得名。錢塘鎮麵臨東海海口,往北又相連京塘大運河。乃水路運輸樞紐,因此這個小鎮雖然不十分大,但卻十分繁華。

到底是怎麼一番繁華景象?有詩為證: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此詩為數百年前一詞人在遊賞錢塘之景時有感而作,寫盡江南的繁華形勝,富饒豐奢,據說這首詞在寫成百年之後傳到北方諸國,北方諸國的國主讀罷後豔羨江南繁華形勝不已,口中一直念叨“三秋桂子,十裏荷花”,良久,才對近侍說“九州之地,何其景秀,當揮軍南下,與卿等共享此景”其後作詩明誌,隔年合兵六十萬,意欲侵犯九州北方。

這件事亦有詩為證:

“萬裏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錢塘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這個說法,將數百年前北方諸國合兵攻打九州的原因歸結到一首詩上,雖然過於誇張,但錢塘等地的繁華也由此可見一斑。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錢塘鎮麵臨東海海口,捕魚業相當發達,光是捕魚的港口就有三四個。時值八月,正是漁民捕魚的大好時節,一艘艘大小漁船不斷地駛出港口,而回來的漁船也均是滿載而歸。

在駛進港口的漁船中,其中一艘特別巨大,近百米長的船身在眾多漁船中鶴立雞群。船身上漆著一個大大的“陸”字,讓人一看就知道這艘漁船是錢塘鎮陸字商號的產業。說起陸字商號,別說是在錢塘鎮,就是在整個江南一帶都有不小的名頭。這不僅僅是因為陸字商號財力雄厚,更是因為一手打下陸字商號名頭的商家巨賈陸文傑是個樂善好施的大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