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片商業領地上,拉名人做企業董事的人比比皆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李嘉誠認為這樣做沒有多大必要,他本人更是不會那樣做的。況且,他自己的名氣比對方更大。
李嘉誠之所以重用李業廣,是因為敬重李業廣的博識韜略。長實的不少擴張計劃,就是兩李“合謀”的傑作。
李業廣做事一貫甘處幕後,保持低調。直到1991年,李業廣出任香港證券聯合交易所董事局主席後,才突然一鳴驚人。因為香港證交所董事局主席的位子可不是人人都能坐的,在他之前任聯所主席的個個都是名滿商界、首屈一指的風雲人物。
香港報章,在介紹聯交所新任主席李業廣的資格履曆時,稱他是“胡關李羅”律師行合夥人,長實集團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江在李業廣及公眾心目中的份量,可見一斑。
我們都知道孟嚐君其人,他幾乎是古代中國祟尚賢能的典範和化身。孟嚐君身邊有門客三千,其中誌士能人比比皆是。
孟嚐君的成功在於他深明大義,尚德尚賢,使不少身懷絕技的名人高士,紛紛投奔於他的門下,這些高人又感念孟嚐君的知遇之恩,於是便傾力相報,終使孟嚐君功成名就。流芳千古。
李嘉誠在事業逐步發展,締造商業帝國的過程中,其用人之法也頗有些孟嚐君的風範,他以自己的信譽和重用人才的作風吸引了許多“客卿”來為他出謀劃策,鼎力相助,甚至不圖報酬者也比比皆是。
《明報》記者在一次采訪中,問李嘉誠:“您的智囊人物究竟有多少?”
李嘉誠說:“有好多吧!凡是跟我合作過,打過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數都數不清,比如,你們集團的廣告公司就是。”
這位記者大感驚奇,不知李嘉誠此話從何而來。
原來,當初李嘉誠在發售新界的高級別墅群時,曾委托《明報》旗下的廣告公司做代理商,這家廣告公司便派人去別墅現場察看。
廣告公司的人見到這些高級別墅已全部落成,確實十分漂亮,頗具歐洲的典雅風格,又不失中式的豪華。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四周的道路還沒修好,而且恰好這天下大雨,走起路來泥濘不堪。
李嘉誠這些日子很忙,也沒去看過,知道已建成了打算立刻發售。
廣告商到現場查看過之後,向李嘉誠提議:能不能稍遲些日子,等路修好,裝修好幾幢示範單位之後再正式出售?這樣不但售得快,售價也可標高。
“對對對!”李嘉誠忙不迭地答道,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你們比我更聰明,我人行這麼多年,本該想到這一點,結果還是忽略了,多謝你們的提醒,我們就照你們說的辦。”
李嘉誠馬上按照廣告商的建議去辦,效果果然不錯。
後來在修建大坑龍華花園時,李嘉誠接受了這一經驗教訓,在發售前就修好路,還在四周種植上了美麗的花木,樓賣得更是出奇地好。
廣采博納,融彙眾人的“絕橋”(好主意),這便是李嘉誠超人智慧之源泉。
李嘉誠自己不僅善於廣采博納,融彙眾智,而且也這樣要求下屬。他說:
“決定大事的時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的清楚,我也一樣召集一些人,彙合各人的資訊一齊研究。因為始終應該集思廣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這樣,當我得到他們的意見後,看錯的機會就微乎其微。這樣,當各人意見都差不多的時候,那就絕少有出錯的機會了。
“我很不喜歡人說些無聊的話。開會之前,我會預先幾天通知人準備有關資料。到開會時,他們已經預備了所有的問題,而我自己也已準備妥當。所以在大家對答時,不會浪費時間。”
即使是超人和天才,終究也是人,也有力所不及和大意疏忽的事,李嘉誠的超人之處在於他能夠以其超人的腦袋集思廣益,力求圓滿。
人的強大不僅在於提高自身智慧,凝聚眾智更重要。如果我們能夠總是抱著一顆坦誠謙虛之心,善納忠言,廣采博納,凡人也可能成為超人。
做人三大:大胸懷、大氣魄、大商人
李嘉誠做大生意的能力
怎樣對待人才呢?李嘉誠認為對待人才必須要有做人兩大原則:大胸懷、大氣魄,這樣才能成為大商人。這實際上講的是一種包容精神。大海之所以為大。就在於有容乃大。李嘉誠心胸寬廣,心容天下事。這是一個大商人的成功姿態。李嘉誠在創業之初,為自己的企業取名“長江”。是取其不捐細流,以成其大的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嘉誠不僅使長江實業公司如滾雪球一般迅速發展。其用人之道也充分體現了有容乃大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