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敢成:磨煉苦功,就會建大功(2)(2 / 3)

提起“超人”二字,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可以說無人不知,家喻戶曉,在香港更是譽滿香江。

在香港流傳著一則這樣的軼聞:

某先生看了李嘉誠收購和黃的文章,拍案叫絕,寫下一副不算工整的對聯:

高人高手高招

超人超智超福

“某先生”是否確有其人其事,難於考證,但這至少代表一種輿論傾向。不少人在承認李嘉誡“高人之術,超人之智”的同時,莫不羨慕他的幸運。

李嘉誠的幸運,似乎不止收購和黃這一樁。他與彙豐合夥重建華人行,1980年,他被委任為彙豐銀行董事,成為繼包氏之後的第二位華人董事;他得到地鐵公司主席唐信的垂青,獲得車站上蓋的發展權;他將長江上市,適逢股市牛市大好時機;他經營塑膠花時,無人擔保,就可獲得大客戶的全額訂金。

鴻碩先生曾專門探討過李嘉誠的“幸運”,頗令人折服。他在《巨富與世家》一書中提到:

“1979年10月29目的《時代周刊》說李氏是‘天之驕子’,這話含有說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運之神眷顧的意思。

“英國人也有句話:‘一盎斯的幸運勝過一磅的智慧’。從李氏的體驗,究竟幸運(或機會)與智慧(及眼光)對一個人的成就孰輕孰重呢?”

在《聖經》中,耶穌基督曾經說過這樣一則寓言: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仆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過了許久,那些仆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銀子的也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請看你的銀子在這裏。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仆人,你既然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因為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的仆人,丟在外麵的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在這則寓言中,上帝似乎是一個不公正的神:他讓有錢的人會越發有錢,沒錢的人越發沒錢;甚至有錢的可以進天堂,沒錢的反而要下地獄。

更為嚴重的是,不僅這種不公正的“遊戲”規則由上帝決定,而且人們或者“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或者被“丟在外麵的黑暗裏”“切齒哀哭”,命運完全掌握在上帝手中。

莫非李嘉誠果真是天生的幸運兒?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人們就不但不必艱苦創業,而有足夠的理由坐在家裏怨天尤人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薪階層更隻好“在外麵的黑暗裏切齒哀哭”了。

但是,我們相信,《聖經》另有深意,上帝絕非如此;我們通過李嘉誠這位現代商業神話的創造者的奮鬥曆程,可以了解上帝的意誌究竟如何,白手起家幹成大事業需要哪些條件。

李嘉誠不是一個天生的幸運兒,他所經曆的憂患與磨難,是今天的年輕人所難以想象的,如果說上帝不公,再沒有誰受到的不公比李嘉誠更嚴重了。李嘉誠異於常人之處,不是他所受到的苦難,而是他在苦難之中的頑強奮鬥,這是他成就其偉大事業的根本原因。

1981年,李嘉誠在談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因素時說:

“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至30歲之間,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力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1986年,李嘉誠繼續闡述他的觀點:

“對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國人多會自謙那是幸運,絕少有人說那是由勤奮及有計劃地工作得來。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完全是靠勤力工作,不斷奮鬥而得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

鴻碩先生分析道:

“李先生認為早期的勤奮,正是他儲蓄資本的階段,這也就是西方人士稱為‘第一桶金’的觀念。

“不過,在香港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萬人,為什麼他們勤奮地工作了數十年還沒有出人頭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