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國的未來(2)(1 / 3)

他日,隻盼能真正泛舟江上,一寸一寸,收盡漓江的美人微笑,不僅僅是令人魂倒的一回眸。

少年心事

寫此作文原於我對生命的認真,執著以及迷惑。

——題記

回顧某段過去的歲月往往需要某種資格,我不知道我是否擁有這種資格,因為我不知道我是否已經長大,已經能夠從容,深刻地審視和思考自己所經曆的一切。

其實,我並沒有經曆過什麼,我隻是一個不過十五歲的女孩,在我狹窄的視野裏所展現的也隻是些平靜甚至平淡的青春風景,在我所走過的短短的生命航線上奮力飛翔著的也不過隻是一架單薄稚嫩、未經考驗的小型飛機。我會撩著群角在雨中跳來跳去,會在飽餐了一頓“麥當勞”後用手一擦嘴巴,會為弄髒了心愛的新皮鞋嘟嚷半天……我想,十五歲的我也許仍無法褪去天真稚氣的性格,仍無力粉飾得傻氣的麵容,抑或是十五歲的心本就盛不下太多的拘束、太重的負擔。

沒辦法太平靜的社會政治和太安逸的生活環境使得我們這一代天生就缺少一比財富——磨煉。然而人總有一中渴望成長的天性,為了學會獨立麵對風雨,我如饑似渴地閱讀著一切能使我堅強的故事。於是在我的摘錄本上留下了一行又一行偉大的文字: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被打敗。(海明威)

用微笑去照亮生命的隧道,我們會看見人生的奇跡和寶藏。(裏爾克)

在給初中同學的畢業留言冊上,我寫著:我永遠信奉“有誌者,事竟成。希望與親愛的你共勉。”對於我來說,我願意與所有人分享這句話。我們猶如早上**點鍾的太陽,風華正茂,正在拚搏,擔負著‘振興中華’的重任。也許多愁善感是女孩的天性,但我不推崇,畢竟柔與這個性質是不同的。“剛柔並濟”吧!我剛剛開始自己的高中生涯,隻希望自己能珍惜光陰,努力奮進,永不放棄。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我總是這樣想。

卡夫卡說:“無論什麼人,隻要你在活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用一隻手擋開籠罩著你的命運的絕望……但同時,你可以用另一隻手草草記下你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因為你和別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

文字的苦楚

故事的開端

有些故事是不知從哪裏開始的。比如現在,我總愛給別人的故事安上我喜歡的開頭。要麼是驚鴻一瞥,要麼是緣定三生,要麼是萬劫不複,可我忘了,連我自己都不知故事是在哪開始的。記得一句話,故事在哪裏有了開端?麵容清晰眉眼模糊。

文字與驕傲

站在同齡人麵前我總會有份驕傲。我想我比他們對文字更敏感一些,我能讀懂一些他們不懂的東西,就像落葉,夕陽,遠山和天空。這的確是美好的感受,我能寫出一些美麗而靈動的文字,我有他們尚不能讀懂的思想。

一直以來我都有這一份自負。我想幾乎每一個寫字的人都是這樣的,對自己的思想抱有一種自戀的態度,會覺得別人弄不懂自己是一種驕傲,至少是與眾不同的驕傲。

熱烈感謝老祖宗們創造了文字,這是那麼特殊的符號。書本上說,會不會使用工具是判別人與動物的條件,我倒認為會不會使用文字才是重點。猩猩也會利用工具,難道他們也是人嗎?人是會思考的動物,而思考就必須利用到文字。也許可以理解成,是因為有了文字人類才會更好地思考,人類才不是一群無知的大猩猩,從這一點上來看,文字的確偉大。

文字與思想的關係直接導致了寫字的人的自戀,以為會寫幾個美好的句子就是擁有了深不可測的思想,沒想到自己隻是摸了個皮毛而已。我想我就是這樣的人,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意味。

哀傷的童話

小時候喜歡童話,愛的是《海的女兒》。那時我有一套很漂亮的連環畫,我看到小人魚牽著裙角,微微斜著身子,步履輕盈,她的眼睛很好看,隻是沒有笑,滿是哀傷。

海的女兒的結局是我所喜愛的。

無果的愛和有緣無份的兩個人,並不是完美的結局。我從那時起厭倦了“從此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樣的結束。

我常常問自己幸福是什麼?是否相愛的人在一起就會有幸福?我固執地認為王子和小人魚是相愛的,隻是他們自己不知道罷了。我對自己說,他們有一天就會發覺的,隻是兩人已經離得太遠了他們已經沒有可能相愛。

安徒生的哀傷文字一直吸引我到現在,也許這注定了我所認識的文字就是充滿苦楚的。

喜好

喜歡看不完美的故事,因為它們是美麗的。一直是這樣的人,喜愛悲劇勝於喜劇,覺得相比之下,悲傷的結局會顯得更真實。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完美的,無憂無慮的。我們總有數不清的煩惱,於是我們不可能擁有永遠幸福的結局,而本性裏是更愛憂傷,希望能有打動自己的東西,碰巧最能打動自己的就是苦難了。

有一段時間,十分喜愛亦舒筆下的女子:聰明,美麗,敏銳,並且都有斷送的愛,那是欲哭無淚的感受,隻是眼睛幹澀。

有人說:一個人的喜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不知我的喜好能帶給我哪樣人生?這也許不是一句喜劇或悲劇說得清楚的。

文字之累

寫字是件十分累人的事,這我明白。

在我失眠N天時,我抬頭看天花板,我知道那是因為我寄予了太多文字,連我自己都無法控製,思考的結果就是這樣,欲說還休。

我說過,寫字是十分累人的事。要寫到深夜,就要喝許多茶,並且我不會打字,就必須手寫,許多次都在快寫完時睡著。如此看來,我更愛自言自語,這是一種不需記錄的文章,這是最隱秘的自己的秘密。於是,常在深夜裏自言自語,特別是失眠時,那樣的話便會逐漸睡去。我知道,那時我的思想沒有地方釋放,它們掩埋我時,我就沒了睡意。

文字之累,使人一頭霧水。

別人的故事

我喜歡寫別人的故事,給別人製造相見,相愛和離別。他們一直掙紮著,擺脫著。可總是毫無辦法,因為有些東西是改變不了的。

能掌握別人的命運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這可以讓你恍惚覺得自己就是上帝,你不會被人控製,你可以輕易地讓你筆下的人哭泣,你是安全的。做上帝的感覺真好!冷眼看別人堅強地走著走著,冷眼看別人被命運折磨的體無完膚。

有時候會覺得那些故事裏的人們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可以為他們安排人生。可是有一天他們都會長大,終於,他們掙脫了我的束縛,他們像鳥兒一樣地飛翔,他們有了自己的方向。於是故事在向我不能預見的方向發展,他們一直固執地堅持,隻剩我一人麵對空洞的電腦屏幕流淚。

我們誰都不是上帝,我們隻有憂傷的文字。

死亡

杜拉斯說過,寫作是一場漫無天日的自殺。這就是文字與死亡的關係,互相滲透到骨髓。

文字是很微妙的,它可以溫暖一個人的靈魂,讓人覺得那是安慰,隻有它才能拯救你,隻有它才不會傷害你,寫作是靈魂的頌歌,是最美好也是最危險的,因為這時你的內心是暴露的,是最脆弱的。

當一個人對文字過分癡迷時,那麼文字裏是隱藏著一場死亡的。

文字編造的美好世界,在現實中難以實現,而心已經陷進去了,於是義無反顧地越走越遠,不管是不是撲向沒有希望的黑暗。終於有一天,那些黑暗會蠶食了心靈,希望變成了失望,甚至是絕望,沒有希望的生命當然是不被眷戀的。

於是固執地認為寫作是會消耗掉自己的生命力的,所有的文字都包含著一部分生命,它們是應當像珍惜自己的血肉一樣被珍愛的。

當自己的生命被消耗完時,最後的便是死亡。

海子將自己的身體橫放在鐵軌上,雖然兩個月前他還寫了“麵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溫暖詩句,也許那是他最後的掙紮!他的背包裏放著一本聖經,上帝告訴我們要承受一切苦難。

很多原先很樂觀很無畏熱愛並歌唱生命的寫字的人都最後選擇了結束自己可貴的生命。

海明威、川端康成……

有時會覺得死亡是如此隱秘的事情,不應該暴露在那麼多人的麵前,文字亦是如此,它們是心中最柔軟的一角。

可是我依然那樣毅然地投奔它,無怨無悔。

無果

無果是最美好的結局。

我希望這是我和我的文字的結局,也許會一直寫下去,但不會把它當作職業。我想我應該做一個大學老師,有許多時間陪伴在我所愛的人身邊,有許多假期可以去四處旅遊。

我不會深陷這些文字之中。我要有一個花園,種許多梔子花,四五月間滿園都是香氣,我還要養一隻高大的狗,威風凜凜,毛色美麗。我會有美好的生活,我不會遊弋在絕望中。

我的文字的結果是沒有結果。

文字的苦楚

一直認為,文字是苦楚的。

寫字的人是苦楚的,多少人寫了一輩子都沒能寫出滿意的文字,就算寫出了滿意文字,也幾乎都費盡了一生,這是一種辛酸。有的人把一輩子獻給了文字,因而放棄了許多東西,有時包括幸福。

寫字的人是苦楚的,於是,他寫的故事也是苦楚的。他用了那麼多不眠之夜去醞釀它,文字不可避免的就沾染了疲倦,他挖空心思去描寫一個場景,他認真修改它們,一次又一次,這樣的文字是避免不了傷感的,不單單是文字,也是寫字的人。

文字花費了寫字的人如此多的心血,一晚晚的喝水,一晚晚的苦思冥想,一晚晚的寂寞,這些不問值不值得,他們亦是心甘情願,就算會被絕望吞沒,他們終是不悔。

文字是蘊涵許多苦楚的,至少我的是。

時間轉輪

從這裏看出去,可以看到遠方的群山。

樹木,又或者是花草。都帶著稚嫩的綠色。

劉絮拍拍身上的塵土,站了起來。

“喂!醒一醒,拜托。”用手推身邊的人,那女孩象征性地皺了皺眉頭,翻了一個身又睡熟過去。

“哎呀,真是沒辦法。”似乎每次都是這樣的,在草叢裏睡著了,也不擔心蟲子或別的什麼的。

現在埋怨有什麼用處呢?沒招了吧,早知道這個家夥就這副德性呢!還是一天到晚和她待在一樣。

林旭好像就是一個這樣的女生。咋咋忽忽,又粗心大意,好像很要人照顧呢!

劉絮又一個人靠在草地上望了會兒天,她看到地平線上堆積的雲,微微咧了嘴,是積雨雲呢!劉絮似乎還記得小旭伸出手比劃著對她解釋什麼是積雨雲的樣子,自己故意逗她,說分不清啦,她又一次重複時有點忿忿不平的樣子,粉可愛的呢!

她彎下身子,摸了摸女孩子的臉,微微有點圓的下巴,塌塌的小鼻梁,睫毛卻出奇的長,如果作出困惑的表情,就會顯得很卡哇伊的樣子。這是一張,十四歲少女的臉龐。

“好像下巴會尖很多,鼻梁一點長進都沒有,睫毛為什麼還是那麼氣死人得長啊!”劉絮自顧自地咕噥著,“好像十九歲時候的小旭,看起來也是那麼迷糊呢,嗬嗬。”劉絮傻笑了一會兒,又站起來。

“失火啦!救火啊!”劉絮拉長林旭的耳朵,大聲喊著。

“哪裏,哪裏?”睡得還有些不清醒的女孩子猛地跳起來,條件反射一樣問道,麵前是那張惡作劇成功的笑得欠扁的臉。

“啊哈哈哈……”劉絮有些變調的笑聲,從喉管裏傾瀉出來,她有些站不住一樣,抱著肚子倒了下去,草地馬上陷了一個人身體的形狀。

“好啊!你敢騙我,看我怎麼……”女孩伸出雙手,對著手中吹氣,帶著一絲故作邪氣的笑容,作出咯吱人的手勢。

“啊哈,不敢了,不敢了。”兩抹人影糾纏在一起,笑聲溢滿午後無比燦爛的空氣。

好像一切就那麼平靜下來,連天空邊飛過的鴿子也好像是十四歲的樣子,比任何一天紙飛機都要高。

劉絮在黑暗裏伸出自己的雙手,更短的手指,一片片的指甲都剪得平平整整,小小的月牙一般。

這是自己,十四歲時的手指,仿佛照片,突然就縮小了,回到十四歲。

十四歲的自己什麼樣子呢?

穿鬆鬆的大T恤,頭發剪成碎發,總有那麼一大片紮不起來,戴著沒有邊框的眼鏡。熱忠於首飾,手腕上纏著一大圈黑色的小珠子,走路時,腳跟往後拖,然後,隨時隨地拉出兩隻耳機,耳機裏是清澈無邊的聲音。

這是十四歲的自己,就那麼毫無預兆地出現在十四歲的林旭麵前,好像魔法一樣。

看見林旭驚訝的目光,突然記起十九歲的小旭說的:“小時候,我總盼望遇見一個人,我常常會去想像她。”

打量打量自己,不會那麼巧吧。

於是,突然成為小旭的朋友,盡管有那麼多不可思議的因素在裏麵,可是,究竟是遇見了十四歲的林旭。

十四歲的她好像更可愛一點呢。

林旭……

真的,好像魔法一樣。林旭在黑暗中展開身子。

自己無數次想像出的那個人,就這樣真實地站在麵前。

沒錯,和想像的一模一樣,瘦小削瘦的身子,清秀但不蒼白,眼睛在眼鏡裏眯起來,有時會露出貓咪一樣懶懶的表情,名叫劉絮的少女,出現了。

自己孤單的時候,總會去想像那麼一個人,她會彈一點鋼琴,聽校園民謠和搖滾樂,會寫很美好的文字,很聰明。

那是自己杜撰出的少女,卻突然出現在事實裏。

她對你露出笑臉,說道:“怎麼才來啊!”

怎麼才來啊!為什麼,你現在才出現在我的生命中呢?

我等你好久好久了,是真的。

“好像外麵下雨了呢!”林旭打開窗戶。

“是啊!很大的雨聲你都沒聽到嗎?”身後傳來女孩子帶著笑意的聲音。

“嗯,沒有去注意了啦,對了,劉絮這個怎麼寫?”林旭咬著筆把書遞了過來。

坐電腦前看動畫片的劉絮轉過身子,抵下頭看林旭遞過來的題目。這丫頭,還是對數學很不在行啊。

劉絮接過筆,在草稿紙上迅速地畫著。

“你看,我們可以把這個設為X,然後就得出這個方程,解出之後再乘以倍數就可以了。”劉絮的手在紙上指點著。

“劉絮,你好厲害呀!我的偶像,來,姐姐親親。”林旭好像很崇拜地伸出手,摟住麵前皺起眉頭逃逸的女孩。

“少惡心了,離開遠點”劉絮推開身上無尾熊一樣抓在身上的人。

“對了,我今天買了沙拉醬,我做水果沙拉給你吃啊。”林旭突然想起了什麼從凳子上跳起來,飛也似就往廚房去了。

真的好像自己教小旭商數時的情景啊。劉絮靠在電腦椅上想。

小旭也是這樣露出困惑的表情,在自己教會她以後就惡心嘰地抱住自己的。

原來,小旭小時候就是這樣了。

劉絮望向窗外。雨真的下得很大了。

“嗬嗬,真好吃呀!小絮絮,你的手藝真是太好了。”林旭奮力與眼前的炒飯做鬥爭。

“那是你喜歡的緣故了。”

“沒有啊,真的很好吃的,不騙你。”

女孩作出一個我絕對不說謊的手勢。

劉絮用手無奈地撐起腦袋,這個丫頭啊,沒人燒飯吃就給自己打電話,真是的,好像不是她家傭人吧。

“我都成你家鍾點工了。”劉絮朝林旭埋怨道。

“要不,我付你工錢?”林旭從炒飯中伸出頭來。

“那敢情好啊,付什麼?”

“香吻”。林旭放下手中的飯碗,跑過來親劉絮的臉頰,笑得十分小人得誌。

“哎呀,救命呀!口水別吐我臉上。”劉絮躲得坐在地上。

兩人胡鬧了一通,才歇了下來。

“你看你,飯粒呀!”劉絮幫林旭抹下下巴上的飯粒。

“謝了”。

“真的從小就是這樣啊!”

“什麼從小啊?”

“喔,沒什麼啦。”

“對了,明天去爬山吧?”女孩提出邀請。

“哪裏呢?森林公園嗎?”

“好像隻有那裏可以爬了。”女孩作出“那當然了”的表情。

當林旭咽下最後一口飯時,大概已經八點了。

“時間不早了,我該回去了。”

“嗯,路上小心呢,你帶了傘嗎?”

“傘嗎?幹嘛呀。”女孩露出困惑的表情。

“天上不是積雨雲嗎?要下雨了啊。”理所應當的聲音。

“積雨雲啊,那麼什麼東西啊?”女孩不恥下問。

“你不知道嗎?”不敢相信的樣子。

“當然了。”女孩摸摸頭,打開了門,在玄關邊換上自己的鞋子。

是嗎?原來十四歲的林旭還不知道積雨雲呢!

而教自己的,是十九歲的林旭。

清晨,劉絮到小賣部去買水,叫個幾遍那個阿姨才發現,劉絮微微歎了一口氣。

在這個世界裏自己已經越來越沒有存在感了。也許待不了多久了,劉絮暗忖。

“小絮,你快點好不好?”林旭在樓下大聲叫道。

“就下來了。”急手急腳地把睡衣換成便裝,劉絮衝著窗外喊道。

“等得我都快翹掉了呀,小絮。”女孩子忿忿的聲音。

“不是還沒翹嗎?讓我等那麼多次,等一次又會怎樣?”無所謂的聲音。

“拜托,什麼時候讓你等了那麼多次呀?”

“噢,沒有,隻是這樣說說而已。”

讓自己等了很多次的,是十九歲的小旭。

不是麵前這個小旭。

並肩走在一起,對方時不時會在自己身上留下陰影,各自的衣服摩擦著空氣,陽光從葉子的縫隙裏穿過。

站在山頂時,已經很晚了,太陽快要下山了,天邊是玫瑰紅的火燒雲。

“那個顏色很好看呢。”劉絮的聲音,帶著一些虛弱。

“嗯,是蠻好看的。”女孩子恍惚地回答。

“其實,小絮,我總是很奇怪,你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呢?”

“還有,你到底是誰呢?”女孩轉過頭來。“可是,現在我也不想知道了,因為,童話裏麵,知道真相了,那麼一切就會消失掉了,那我還不如不知道呢。”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女孩挑挑眉毛。

“嗯。”

“你答應我一件事好嗎?”

“什麼?”

“我想,我是想……”

突然間風吹起林子裏的葉子,那片沙沙聲蓋住了女孩的聲音。

“好,我答應。”劉絮抬起頭來。

坐在山下的冷飲店裏,劉絮轉著手中的紅茶。

“小旭,我會遵守諾言的。”劉絮看著眼前這個可愛的女孩子。

“我想,我是想,我希望你一直陪在我身邊。”

“好,我答應。”

那時,離兩人真正見麵時相差五年。

劉絮醒來的時候,已經是8點了。

“小絮,快一點,要不然趕不上航班了。”媽媽從門口遞了衣服來。

“好吧,我馬上就來。”

我好像,不能一直陪伴你了。

所以,才會去尋找五年前的你。

你不會記得那一段時間了吧。

可是,我會記得呢!

十四歲時,孤單的你。

於是,希望自己能擁有《哈利•;波特》裏的那個時間轉換器,那麼,就可以陪伴十四歲那個孤單的你了。

於是,十四歲的劉絮打開真實和想像的門,遇見十四歲的林旭。

“你還好嗎?”是現實?還是虛幻呢?

敢為人先

林中熟睡的鳥兒,隻有率先走出甜美的夢鄉,才能捕捉到更多的蟲子,哺育後代;草原上遷徙的野牛,隻有股起勇氣爭先衝過鱷魚棲息的河流,才能最早的享受到對岸豐富的佳肴,度過饑餓;人,隻有凡事快人一步,走在最前麵,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機會,取得成功。

戰國時期,商鞅在秦穆公的支持下,不顧貴族勢力的阻礙,毅然實行變法。從秦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製定了一套完整的法律。經過長時間的整頓,使秦國的政治麵貌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綜合實力大大提高。最終由一個不起眼的小國發展成一個獨霸一方的大國,與齊,楚燕,韓趙,魏一起並稱為“戰國七雄”。這也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敢為人先的結果。若秦國沒有先人一步,實行變法,以當時的各國的政治局麵,恐怕秦國早已被六國所滅,根本就不會有後來的強大與輝煌!

在所有人都在一個地方停留的時候,隻有率先從迷茫中走出來,才能看見前方的光明。

在世界處於資本主義統治的十九世紀初期,很多國家十分貧窮而黑暗,俄國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俄國卻確率先從迷茫中走了出來。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在偉大領袖列寧的帶領下,一舉推翻了資本主義的統治,在世界上建立起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無產階級民眾從殘酷的壓迫中站了起來,當起了國家的主人。不僅這樣,俄國在後來的幾十年裏日益壯大,在二戰後,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和美國相抗衡的世界頂級強國。而且還在世界範圍內帶動很多一直受著剝削與壓迫的國家走出資本主義的統治,在亞洲,非洲各地建立起了一係列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上席卷了一場社會主義風暴。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一切事物日新月異的時代,生活要求我們要不斷創新。我們隻要敢於走在別人前麵,勇於嚐試,就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一期《80後財富新秀》的節目中,我看到了一群取得了驕人成績的青年。他們正是敢為人先,在中國很少人涉足的IT行業中努力鑽研,終於在行業裏開創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二十幾歲就擁有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了年輕的富翁。他們的成績令人羨慕,同時也激勵著我們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雖然走在別人前麵會遇到更多的挫折,但是隻要我們有堅定不移的意誌,一定可以戰勝一切阻礙,劈荊斬棘為自己開辟一條光明大道,走向成功的終點!

落花有真意流水亦含情——卞之琳《斷章》賞析

徐景洲

論詩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斷章》看作是一首意蘊艱深的哲理詩,其實作為言情詩來讀,詩味才足呢!那優美如畫的意境,那濃鬱雋永的情思,那把玩不盡的韻味,那獨出機杼的題旨,細細品來,的確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詩是這樣的: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詩的上節擷取的是一幅白日遊人觀景的畫麵。它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並沒有揮灑在對風景的描繪上,隻是不經意地露出那橋、那樓、那觀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遊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畫把那若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留給讀者去想象,而把畫麵的重心落在了看風景的橋上人和樓上人的身上,更確切地說,是落在了這兩個看風景人在觀景時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那種極有情趣的戲劇性關係上。

那個“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麵對著眼前的美景,顯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態,這從他竟沒有注意到“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的側麵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尋味的是,那個顯然也是為“看風景”而來的樓上人,登臨高樓,眼裏所看的竟不是風景,而是那個正“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這樓上人為何不看風景專看“你”,是什麼深深迷住了那雙眼,是什麼深深打動了那顆心?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謂是風流蘊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畫麵頓時春情蕩漾、搖曳生姿,幻化出幾多饒有情趣的戲劇性場麵來:那忘情於景的“你”定是個俊逸瀟灑、雲遊天下的少年郎,那鍾情於人的樓上人定是個寂寞思春、知音難覓的多情女,一個耽於風光,憨態可掬,孰不知一舉一動攪亂了幾多情絲;一個含情脈脈、癡態可憐,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誰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這樣的萍水相逢、一見鍾情、轉瞬即逝而又經久難忘的一廂戀情啊!而詩人正是以這短短的兩行詩給那電石火花般的難言之情、難繪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憶,激人遐想。

詩的上節以寫實的筆法曲曲傳出了那隱抑未露的橋上人對風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樓上人對橋上人的無限厚意,構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那忘情於景的橋上人能否會以同樣的深情厚意,來回報那鍾情於己的多情之人呢?麵對著生活中這司空見慣的、往往是以無可奈何的遺憾惋惜和不盡的悵惘回憶而告終的一幕,詩人在下節詩裏以別開生麵的浪漫之筆給我們作了一個充溢奇幻色彩、蕩漾溫馨情調的美妙回答。

時間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橋上人和樓上人都帶著各自的滿足與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誰又能想到,在這一片靜謐之中,白日裏人們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資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回報。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這不就是自然之景對橋上人白日裏忘情於景的知遇之恩的熱情回報嗎?從“你”的那扇被“明月裝飾了”的窗口上,我們可以想見到,此刻展現於橋上人眼際的會是一幅多麼美麗迷人的月夜風光圖啊!那橋、那水、那樓、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這一片淡雅、輕柔、迷朦、縹緲的如織月色之中,與白日豔陽照耀下的一切相比,顯得是那麼神秘,那麼奇妙,那麼甜蜜,那麼愜意。麵對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讓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無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強烈鍾愛呢?你愛自然,自然也會同樣地愛你——這就是詩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報了橋上人的多情,而橋上人又該以怎樣的方式來回報樓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詩以“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一想象天外的神來之筆對此作了饒有情致的回答,從而使樓上人那在現實生活中本是毫無希望的單戀之情得到了愜意的宣泄。

這個被“裝飾”了的夢對於它的主人來說無疑是一次心靈奧秘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過地顯示了那被各種外部因素所壓抑的單戀之情是多麼地強烈灼人。而那橋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變為夢中人,不正因為他是意中人的緣故嗎?詩裏雖然沒有一句愛情的直露表白,但這個玫瑰色的夢又把那沒有表白的愛情表現得多麼熱烈、顯豁,而由這個夢再來反思白日裏的那一“看”,不是更覺得那質樸無華的一“看”纏裹了多少風情,又是多麼激人遐思無盡嗎?

如果僅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構圖來表現單戀之情的奇妙迷人,那就顯得太平庸一般,流於俗套了。詩的精妙新奇之處就在於,這個夢的主人不僅僅是夢的主角,而且還從這場愛情角逐的主動者位置上退居下來,而那個橋上人也已不再是毫無知覺的愛的承愛者,他是以主人的姿態在夢裏扮演了一個愛的施予者的角色,他在盡其所能地“裝飾”著這夢,而且,他也是在按著樓上人的心願來“裝飾”著這個夢的。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詳盡地描繪出這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奇妙夢境,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被“裝飾”了的夢一定是無比甜蜜、無比美滿、無比浪漫、無比美麗的。總之,樓上人那一片落花之意,終於得到了橋上人那流水之情的熱烈的、遠遠超過希望值的豐盛回報。在這裏,“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句千百年來伴隨人生長河,永遠給人以惋惜、懊喪的格言也失去了它真理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