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曼真正的,也是最大的情敵,不是淩叔華與韓湘眉,是那個曾經和徐誌摩在康橋留下一路浪漫的林徽因。林徽因是徐誌摩心裏無法企及的夢。“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是他在追求林徽因時說過的話。
當陸小曼和徐誌摩熱戀時,林徽因從美國寫來一封信,短短的,卻滿是淒楚的想念和報平安。當時的林徽因感情受到挫折,在美國倍感孤獨,於是她想到了曾經對她一往情深的徐誌摩。沒有人比林徽因更懂得欲拒還迎,把愛情拒之門外,等待男人絕望到崩潰時,隻短短一封信便把人又拉回來。
徐誌摩為此欣喜若狂,以為多年的守候要得了正果,當他急急地趕到郵局去拍電報時,才得知,林徽因不是獨給他的電報,一封同樣內容的電報,同時發給了五個人。這讓徐誌摩有些氣惱,還寫了一首詩《拿回吧,勞駕,先生》。但此事足以說明,林徽因在他心裏有抹不去的位置,這位置是那樣深,深到不可動搖,盡管他和陸小曼正在熱戀,卻也抵擋不住林徽因的一封電報,寥寥數字的想念便把他全部的心思都牽了過去。這對陸小曼來說,又是多大的悲哀。
林徽因回國後,徐誌摩又和她不斷往來。每次回到北平,必然要找機會到林徽因家裏,像朋友一樣地坐坐,或是住上幾天,他們一起談論詩歌。林徽因養病時,徐誌摩更是不離左右。也許,隻有在此時,他才能從她的眼眸裏找回一些微乎其微的當年的感覺。而在徐誌摩逝世後,林徽因撿回了一塊飛機的殘骸,一直擺放在自己的案頭,直到她病逝。甚至林徽因為了看一看徐誌摩寫的有關她的日記,還和淩叔華鬧過矛盾。每逢徐誌摩的忌日,她總要紀念一番。林徽因病重彌留之際,仍然想見一眼張幼儀和徐誌摩的兒子。
因此種種,或許是因為徐誌摩和林徽因在那樣的錦瑟華年裏相擁過,相愛過,即使是在彼此的婚後,他們的內心也是相知的,也許,在他們彼此的心裏,從未有過真正的別離。
越來越多的事情,讓陸小曼對徐誌摩也失去了信心。徐申如的壽誕,不讓陸小曼參加;婆婆生病了,不讓陸小曼探望;婆婆去世了,陸小曼身著素服前來悼唁,被攔在了客棧不許進家門,而張幼儀卻可以以幹女兒的身份參加。
陸小曼的傷心和失望足可以理解。然而在徐家對她的態度上,在她最需要他的時候,徐誌摩無法護佑她。這樣的愛,又算是什麼呢?
也許是因為徐誌摩身邊不斷的紅顏知己讓陸小曼對他失去了信任,也許是徐家對陸小曼排斥的態度,讓他們的矛盾越來越大。徐誌摩幾次讓陸小曼北上,都被她決然拒絕。她不想生活在林徽因的陰影下。她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愛人,她也不願意回到那個對她譴責聲一片,不能接受她的北平。
也許我們該原諒,一個弱小的她受不了這樣的壓力。她不想回到那個傷心之地。
本來以為相愛有了結果,便可以從此苦盡甘來,過著他們曾經理想的晴耕、雨讀、觀魚、栽花、點香、喝茶、撫琴、小憩的日子。但現實,卻是那麼殘忍,殘忍到在柴米油鹽的煙火中粉碎了一切的美好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