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邛(崍)大(邑)戰役,苦戰半年之久,雖殲敵近3萬人,但自身也損耗了半數兵力,僅百丈關一仗,紅軍就傷亡近萬人。紅四方麵軍在川康邊陷入了絕境。
由於南下方針的失敗,也由於黨中央采取了正確的黨內鬥爭方針,張國燾被迫取消了偽中央。1936年7月,紅二、四方麵軍在甘孜地區勝利會師。
為促進黨和紅軍的團結,紅二方麵軍政委任弼時分別找領導人談話。徐向前對任弼時的基本主張十分讚同,並坦誠地講了自己的意見,大意是:(一)中央和毛澤東同誌的北上方針是對的。自己當時沒有跟中央走,是不想把紅四方麵軍分成兩半,而且主力部隊也不是一個人能帶得動的。
(二)大敵當前,團結為重。張國燾另立中央,很不應該。但是誰說話他都不聽,朱老總的話他也不聽,現在取消了"中央",對團結有利。北進期間,最好不談往事,免得引起新的爭端。
(三)二、四方麵軍會合,我們很高興。但中央有的同誌說四方麵軍是軍閥呀,土匪呀,逃跑呀,政治落後呀,太過分了,傷害了四方麵軍的感情,我和四方麵軍許多指戰員都想不通。
(四)我們從參加革命起,就表態擁護第三國際,臂章上也是那樣寫著的。由共產國際出麵解決以往的分歧,我讚成。見《徐向前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1年版,第241~242頁。
任弼時認為,徐向前的看法是積極的,態度是真誠的。他滿懷信心地表示:願為促進黨和紅軍的團結而努力。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勝利會師。10月25日,徐向前奉中央軍委命令,和陳昌浩率二萬多紅軍從靖遠縣的河包口渡過黃河,任務是執行中央軍委決策的寧夏戰役計劃。
由於情況的變化,寧夏戰役計劃被迫中止。11月10日,中央命令河西紅軍組成西路軍,由陳昌浩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徐向前為副主席。
徐向前又經曆了西路軍的悲壯曆程。
1937年5月,徐向前在曆經磨難之後回到延安。他在《曆史的回顧》中回憶說:"剛到延安,毛主席就接見了我。他簡單問了問西路軍的情況,我如實作了回答。他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能回來就好,有雞就有蛋。這話使我很受感動。"
四、再振雄風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麵的侵華戰爭。
8月22日,中共中央召開洛川會議。徐向前出席了會議。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報告。毛澤東在全麵論述了軍事、政治形勢後,明確提出了黨在抗日民《曆史的回顧》中,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版,第553~554頁。
族戰爭中的戰略任務和我軍的作戰方針。毛澤東的報告給徐向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毛澤東同誌的發言,給我的印象最深刻。他強調在國共合作抗戰的新形勢下,我黨一方麵要團結國民黨、中央軍及地方實力派,積極推動他們擁蔣抗日;另一方麵,要提高警惕,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在政治上、組織上保持我黨的獨立性,以免被蔣介石吃掉,重蹈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覆轍。鑒於抗日戰爭的持久性、艱苦性以及蔣介石企圖驅使紅軍開赴前線充當炮灰的險惡用心,毛澤東同誌提出了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方針。因為沒有獨立自主,就會失去黨對紅軍的領導權、指揮權,前途可想而知;不是著重於山地,紅軍便沒有可靠的依托和周旋餘地,充分發揮自己的戰術特長,發展壯大自己;離開了遊擊戰為主的作戰形式,以幾萬紅軍去同幾十萬日軍硬拚,那就等於送上門去被敵人消滅,這正是蔣介石求之不得的。有人主張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形式,紅軍兵力全部出動,開上去多打幾個漂亮仗。毛澤東同誌認為,根據現時的敵情我力,還不能那樣幹,他主張隻出動三分之二的兵力,留下三分之一,保衛陝甘根據地,防止國民黨搞名堂。這些基本思想,表現出毛澤東的遠大戰略眼光及把握革命航向的非凡能力。"會議選舉了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徐向前當選為軍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