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貝索斯的亞馬遜如何做強,並長期保持在市場上的強,就真的是個很解決的問題了。亞馬遜要做強,貝索斯認為首先要具備很強的抗風險能力,要經得起經濟和市場的隨時變化和波瀾起伏。如何去進行內部控製是貝索斯較為關注的一點,內部控製是為了防止亞馬遜內部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同樣的就算是再聰明的人,在亞馬遜也是要在內部控製之下避免自己的錯誤。所以這個內部控製體係幾乎是淩駕於每個人之上的,不論是誰都要接受公司的內部控製體係的製約,否則亞馬遜就很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而走向失敗。
貝索斯作為一個強者,很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亞馬遜內部的控製係統很好地控製了微小錯誤出現的可能性,亞馬遜總能很好地做到防微杜漸、居安思危,始終讓自己保持一個奮鬥的狀態,開拓創新,讓自己在強者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變越強大。
強和弱之間本來沒有嚴格的界限,強者非恒強,弱者非恒弱,滴水能穿石,百煉鋼也未必能抵得過繞指柔。強和弱彼此走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亞馬遜的發展來看,貝索斯認為大型的企業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如何能不成為自己變強的阻礙,這是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首先,大型企業要始終保持告訴增長要比小型企業來得難得多,要一直保持利潤和收益的增長更是難上加難。在這個各行業都步入低俗增長期的今天,貝索斯總要麵臨消費者非常挑剔的眼光,保證亞馬遜的強勢就要從服務客戶開始。
其次,創新是非常必要的,沒有什麼東西會是市場上永遠暢銷的。更何況,如今的市場需求變化越來越快,再好的產品都會被模仿和被突破,因此創新在其中的作用就越來越惹人注意。很多事實都向貝索斯證明,沒有巔峰也就沒有隕落,往往很多產品在成為暢銷品後,後續的模仿和突破讓最初的那個原創者失去了最初的優勢,不可避免的這些曾經的巨無霸就被淹沒在曆史前進的潮流當中了。
最後,所謂的“高處不勝寒”就說明越是發展得好的企業,就越容易受到衝擊。
失敗不過隻在一念之間亞馬遜經營的十幾年裏,貝索斯所經曆的風險絕不少於任何人。所謂的風險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貝索斯總把風險看作是危險和機會的綜合。所以他總是讓自己充滿了冒險精神,讓自己擁有三方麵的“商”:一是智商,經營亞馬遜首先要精明,要對現有的形勢做出有利合理地判斷,對事物有較強的前瞻性,這是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的體現。二是情商,貝索斯能夠把亞馬遜的事業成功推銷出去,這就是貝索斯的情商所在。三是險商,也可以成為膽商。貝索斯在風險麵前總是勇於冒險,在險中求勝是貝索斯最擅長的了。所謂冒險是要有冒三分險,獲五分利。善於應用這一點的貝索斯找到了自己成功的最終道路。
貝索斯眼裏的風險通常隻有兩種發展方向,一種是演變成風險,讓企業陷入了危險的境地,這顯然不是貝索斯所做的。而另外一種就是轉化成機會,經過一場暴風雨之後,就會讓亞馬遜煥然一新,走向新的挑戰。而這兩種發展方向的取舍隻在於管理者如何去麵對風險,如何采取措施,采取什麼措施,如何積極地引導等等。貝索斯不會讓自己的亞馬遜在錯誤的引導當中誤入歧途,導致最終的慘敗。作為亞馬遜的掌門人,他的智商、情商和險商都恰如其分地在風險到來時起到作用,避免亞馬遜出現生存危機。
並不是所有的失誤都和外界有關,管理者的決策失誤也會帶來致命的危害。貝索斯總在借鑒其他企業的失敗案例中,避免自己的亞馬遜重蹈覆轍,像是黯然、世界通信公司和寶麗來等大型企業之所以在巔峰時期後隕落,也就和企業內部的管理失誤有著莫大的聯係,貝索斯很是引以為戒。具體點說,這些公司的隕落究竟是因為什麼,其實不同的企業所經曆的各不相同,貝索斯通過比較分析卻發現這些企業的隕落背後都掩藏著相似的原因和規律,這些原因和規律都對亞馬遜有著警示和借鑒的作用,對亞馬遜的發展大有裨益。
2001年,美國有統計數據顯示有257家公司宣布破產,總資產損失達2580億元,其中不乏一些世界500強企業。貝索斯針對這份報告做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最終發現這些企業的隕落實際上和人生病有很多相似之處,通常在最初的時候,總是沒有太多讓人察覺的症狀,也很容易被治愈,但當病情惡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症狀就開始變得明顯了,直到病入膏肓的時候,想要治愈難度就非常大了。企業也是如此,表麵上一開始並沒有太多的問題,但病已經存在了,隻要病症真正暴露出來之後,那就無力回天了。這些公司隕落的原因,通常人們都認為是經濟低迷、市場動蕩、競爭激烈等等不可控的原因造成的。貝索斯的分析有很大的不同,他在數據的分析中發現除了外在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上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