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衛東高度重視溝通協調工作,為了促進裝備製造和農業機械的發展,他專程拜訪新疆建設兵團的領導,落實了采棉機的生產訂單;為了爭取飛機訂單、協調推進新機研製等工作,他經常與部隊總部領導和有關負責同誌溝通、協調。特別是在“山鷹”高級教練機研製工作最為關鍵的2002年到2004年5月期間,譚衛東作為貴航集團公司分管計劃的副總經理,主要負責型號研製計劃方麵的工作。他針對貴航集團公司各單位科研、生產能力的實際情況,結合“山鷹”高級教練機研製工作量大、時間緊迫的特點,科學、正確地組織製訂了研製計劃。當計劃下發後,他經常深入科研、生產單位,隨時了解研製、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組織協調、解決,將並行工程係統理論應用在研製過程,製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他堅持執行研製計劃節點的嚴肅性,提出了動員全集團力量確保“後牆不倒”的口號,有力地保證了01架飛機在2003年5月15日開鉚,在12月13日實現首飛的研製大目標。貴航集團公司因此也創造了國內新機研製史上的奇跡。2005年9月,譚衛東擔任了貴航集團公司的主要領導後,兼任“山鷹”高級教練機研製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全麵負責“山鷹”高級教練機的研製工作。在此期間,他提出了在新機研製中要切實樹立用戶至上、打造精品工程的觀點,並針對在前期空軍體驗飛行時提出的改進要求,說服其他同誌克服對新機進行改進的畏難態度,果斷決策並有序地組織了飛機兩項重大技術改進,使“山鷹”高級教練機更加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通過技術改進後,“山鷹”高級教練機2009年9月29日通過全機技術鑒定審查,標誌著貴航集團公司自主創新再次取得豐碩成果,新機研製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除此之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型水陸兩用飛機“蛟龍”600獲得國家立項並召開了研製工作啟動會,這是我國繼C919大型客機之後的又一重大民用飛機研製項目,也是中航工業成立後第一個立項的民機型號。其他如“海歐”300、浮空器型號研製工作均取得一定的成績。特別是在閱兵活動中,他所領導的中航通飛公司積極主動做好保障服務工作,受到了有關方麵的充分肯定。
譚衛東以關鍵工程、重點工作項目為契機,開展以重要活動為載體的“成就百億大業”的熱潮,使貴航集團公司在2007年總收入曆史性地突破百億元,比2006年同期淨增26億元,同比增長速度與新產品產值率雙雙超過了30%,成為貴州省包括中國航空工業屈指可數的百億元大型企業集團之一,實現了躋身百億企業集團的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