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瑤(1964.11—),湖南邵東人,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中航工業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安大)鍛造工段長,國家高級鍛造技師。1984年畢業於貴州安大航空技工學校鍛造班,同年8月到國營安大鍛造廠(現中航工業安大)當上了一名鍛造工人。李誌瑤具有豐富的現場生產經驗,對各種材料鍛造特性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曾參與多項新工藝研究,其中安裝邊整體鍛造等3項工藝在國內首次提出並應用,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他參加了多個國家重點型號發動機用新材料的研製工作,在試生產中為各科研院所的專家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議,為這些材料早日實現工程化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2006年獲中國一航航空報國優秀貢獻獎;2007年獲貴航集團力克百億突出貢獻獎;201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同年被評為貴州省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2011年獲中航工業航空報國突出貢獻獎;2011年6月榮獲貴州省首席金牌員工稱號及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李誌瑤從1984年來到國營安大鍛造廠當上鍛造工起,在這苦、髒、累、險的崗位上一幹就是29年。
2000年,國營安大鍛造廠自由鍛分廠的主力生產班組鍛造一班,由於種種原因生產始終達不到公司要求,產值上不去,質量無保證。在這困難麵前,李誌瑤被推上了兵頭將尾的“領導”崗位。上任後,李誌瑤首先進行“我愛航空事業”的基礎教育,提高每一位班組成員的思想素質,同時進行業務培訓,提高生產技能。在他的帶領下,鍛造一班人氣日旺,精神麵貌得到了徹底的改變。全班人員克服困難,頑強拚搏,努力工作,月月超額完成任務。也正是從這一年起,鍛造一班年年被評為公司級先進班組。
2005年是“十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中國一航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現中航工業安大,簡稱安大公司)重點型號的決戰決勝年,也是抓住機遇尋求發展的關鍵一年,自由鍛分廠承擔了1.9億元產值的任務。時任自由鍛分廠220#廠房工段長的李誌瑤為滿足產品配套要求,發揚了敢打硬仗、連續作戰的工作作風,他不辭辛苦,不計報酬,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對特別急的任務,甚至實行了料不落地,料到裝爐,任務不完不下班,表現出了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李誌瑤所帶領的一班單月產值在1000萬以上的就有7個月,創造了單月產值突破5000萬元的紀錄。鍛造一班11個月完成產值達1.2億元,合格品率為99.74%。
在生產過程中,由於原材料多為高溫合金、鈦合金等貴重金屬,價格不菲。如何精化鍛件、節約材料成本成了當務之急,為此李誌瑤認真消化圖樣、工藝規程等技術文件,與技術人員共同討論鍛件的節材方案。他采用減小衝孔底片厚度、按鍛件公稱尺寸控製、合理安排工藝流程等手段,與工藝室的技術人員逐一測量每支棒料的規格,並根據實測規格進行套材下料,降低原材料的定額消耗。在科學、合理節材的同時,根據實測尺寸情況對鍛件進行二次節材,充分挖掘節材潛力。據統計,僅此一項,每年就為公司節約原材料資金38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