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李方勇 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3)(2 / 3)

第一百囧五章 孟憲新 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

孟憲新(1947.6—),山東安丘人,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中航工業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黎明)車工、高級技師。1962年5月3日參加工作,在國營黎明機械廠(現中航工業黎明)科研工裝廠夾具工部幹車工,他以高超的車工技能、高度的責任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91—2002年,孟憲新連續12年被評為黎明公司勞動模範,自1995年以來連續被評為黎明公司優秀共產黨員,2003年被評為黎明公司功勳職工,連續4次被評為沈陽市勞動模範。1998年被評為遼寧省勞動模範、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曾當選為沈陽市大東區第十三、第十四屆人大代表。2007年6月退休。

孟憲新1962年來到國營黎明機械廠,從事車工工作,一幹就是45年。

在近幾年某重點型號發動機研製工作中,他每年都解決技術關鍵任務十幾項,並幫助工藝員解決工藝技術難題。遇上輪廓和構造複雜的零件,他潛心反複琢磨,怎麼幹更省時間,怎麼幹精度更高。他把車工崗位作為創新的陣地,從小革新、小攻關、小改造著手,從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開始,先後設計、自製了幾十項夾具和刀具,不僅解決了新機研製加工過程中的難題,攻克軍品重點任務的一個個難關,保證國防重點任務的進度,還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節省大量材料費和外委加工費。孟憲新多次被評為黎明公司最佳崗位之星,沈陽市技術革新能手,沈陽市崗位技能帶頭人,被授予遼寧省國防科工委創業一等功,航空部新機研製三等功等。

2003年,軍品任務十分繁重,孟憲新一如既往地衝在最前麵,攻克了大量的關鍵技術難題。在加工某重點型號發動機工裝時,由於插床高度不夠無法加工,整套工裝生產麵臨超期。孟憲新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用車床拉式加工,同時與機修鉗工研究車床內部結構,將主軸箱齒輪脫離,使主軸不轉、車身行走,從而實現了快速進刀、提高精度的目標。原來定額7小時一件,改進加工方法以後,僅用30分鍾就能生產一件,效率提高了十幾倍。在確保重點型號任務順利完成的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創造了更大的經濟效益。他還利用業餘時間,編寫了《車工快速操作手冊》,將自己獨到的快速加工方法和技術心得彙編成冊,與同行分享,為企業獻力。孟憲新的操作技巧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對提高車工的實際操作水平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受到了職工們的普遍歡迎。為適應現代化生產需要,他還自學數控操作和數控編程技能,向更加先進的加工方法進軍,使車工技能不斷提高,日漸完善。

孟憲新能打硬仗,敢啃硬骨頭,每次總是把難度大、工時少、準備時間長的活留給自己,心裏時刻裝著工廠車間,每天早來晚走,苦幹髒活累活。在近幾年重點型號發動機研製工作中,他每年完成工時都超過8000小時,加班加點達100多天,從未休過一個完整的星期天和節假日。根據統計,5年中他共工作35000小時,相當於幹了8年的工作量。每年為工廠解決大量的技術關鍵,開展了多項技術革新,價值達到幾百萬元之多。

2003年6月下旬的一天,孟憲新突然倒在車間生產現場,經醫院檢查患上了腦血管栓塞。人躺在病床上,他心裏卻依然惦記著車間生產,經常詢問前來探望他的同事,工段的任務怎麼樣了,能不能幹得過來。黎明公司“雙百會戰”剛一開始,孟憲新就躺不住了,當得知班裏的生產任務非常緊張,精加工成了“細脖子”時,他不顧老伴的再三勸阻,匆匆上班了。在悶熱的三伏天裏,一站到車床前,便忘記了自己的病情,還和過去一樣,與同誌們一道加班延點到深夜,周六周日不休息。僅在短短的一周時間內,孟憲新完成的精加工工時就達到了120小時!2003年,在有病的情況下,他仍完成定額工時8000多小時,相當於4年的工作量,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麵的人”。

多年來,孟憲新為企業培養了大批的生產技術骨幹,把自己高超的操作技能無私地傳授給徒弟們。自己花錢給徒弟們買書學習,每年新入廠的大學生都要跟他學習1個月的實踐知識。在他住院期間,前往探望他的一個徒弟,無意中說起一個零件的加工難度比較大,孟憲新立即忘記了病痛,認真詳細地告訴徒弟怎樣幹,用什麼樣的車刀、卡活時應該注意什麼、進刀量是多少、分幾刀工序粗精車等。多年以來,孟憲新堅持做好傳、幫、帶工作,不但傳授自己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也將無私、忘我、敬業、奉獻的崇高精神傳到了他們心裏。強將手下無弱兵,如今孟憲新的20多名徒弟中各個都是生產一線骨幹,先後有4人加入黨組織,兩人擔任了生產班長,其中一人在黎明公司首屆職工技能運動會中奪得車工第一名,兩人奪得黎明公司青年車工狀元,5人考上了技師,其中一人考上了高級技師,3人獲得黎明公司“技術能手”稱號。2004年在中國一航舉辦的首屆技能大賽中他培訓的5名徒弟取得了東北賽區前5名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