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1章 李方勇 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1)(3 / 3)

李濤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無論在何時何種情況下都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方針。某型機01架首次滑行結束後,在檢查機輪刹車的過程中,他用手指摸到的灰渣多了一些,憑著他高度的質量意識,感覺不對,立即組織人員推動飛機,再次用手摸了一次,還是同樣有灰渣,他馬上與設計人員一起分析研究原因,並拆下刹車進行分解檢查,發現刹車塊有撕裂。在他的組織下,故障得以及時排除,為01架飛機的安全首飛贏得了時間。

作為試飛站新機研製大隊質量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李濤一絲不苟,先後製定了“型號現場機上工作質量控製細則”、“機上改裝排故質量控製細則”、“大隊文明生產管理細則”等文件,同時大力開展群眾性的質量活動,對質量問題一抓到底,將“決不在自己的手上留下一個質量隱患,決不在自己眼中放過一個質量隱患”的意識宣傳到每一位職工中。大隊的同誌在發動機試車時,發現發動機漏出了不易被發現的幾滴油,李濤在得知情況後,一麵向上級領導彙報,一麵迅速組織人員開車驗證,事實證明確有漏油現象,但這一切又被在場的外國專家否定了。李濤不急不躁,以實事求是的工作熱情,再次開車進行反複驗證,漏油又出現了,外國專家在實事麵前終於信服。為了盡快排除此故障,李濤組織力量,連續拆裝4次發動機,奮戰了3個晚上和4個白天,終於攻克了難關。這件事後來被譽為“三滴油精神”。

為了提高發動機地麵綜合檢查效率,李濤及時提供發動機的有關參數,參與了發動機地麵檢測設備國產化的研製與開發工作,由他牽頭,組織了大量的機上試驗,在試驗中對進口件進行了有效的質量控製,在確保原件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圓滿完成了這一課題,並投入正常使用,其功效提高近兩倍,填補了國內同類發動機地麵設備國產化的空白。

為了加速型號新機的試飛和研製工作,李濤認真分析研究,發現飛機放飛前的部分工序和工藝分工存在明顯的不足,且容易出現質量上的偏差。他與技術部門聯係,通過近半年的研究和論證,提出了優化的方案,合理地調整了部分專業的工藝分工,縮短了飛機的再次出動準備時間,創下了一個飛行日完成6個起落飛行任務的重大突破,為提高試飛效率,加快試飛步伐做出了成績。

李濤在技術服務部工作期間,堅持“用戶第一”的原則,盡全力為部隊服務。在現場工作中,組織攻關小組,協助部隊對飛行過程中出現的技術質量問題進行分析、處理。先後參與解決和處理了試飛行中發生的“交流電源係統空中斷電”、“座艙壓力突變”、“航空電子啟動板掉電”、“環控係統供氣中斷”、“多架飛機刹車係統故障”等較大技術質量問題及故障。作為事故調查組成員,參與多起飛行事故的調查;同時,就“殲10飛機發動機試車狀態下的綜合檢查”、“飛行過程中一般性故障處理”、“飛機係統原理及各係統交聯關係”、“飛機人為質量問題的控製”等內容對部隊空、地勤人員進行專題授課、培訓,授課次數達10餘次,聽課人數達800餘人。李濤在參與廣州空軍、南京空軍、成都空軍、北京空軍等部隊的殲10飛機技術研討時,就飛機典型故障、維修保障、服務保障等內容與部隊進行專題交流,從使用維護上對部隊進行指導,其服務方式和服務質量受到部隊官兵的肯定。

作為公司“液壓導管攻關小組”的成員,李濤認真探索和鑽研液壓導管在飛行中的變化狀態,提出合理化建議,對外場問題的快速解決做出了努力。同時,他參與公司“殲10飛機典型故障分析”的編寫工作,首期出版物下發部隊,對殲10飛機在部隊的使用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李濤密切關注殲10飛機在部隊的使用情況,對使用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及時幫助部隊解決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用戶排憂解難,贏得了部隊官兵的一致讚譽。

第一百囧二章 劉濤 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