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光宗(1938.7—),河北秦皇島人,2000年全國勞動模範,時任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現中航工業規劃建設)總建築師、副總工程師。1962年從天津大學建築係畢業後,先後任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室主任、總設計師、所總工程師、院總建築師、院副總工程師、顧問總工程師等職務,現為中航工業規劃建設高級技術顧問,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國家勘察設計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投身航空工業近50年來,韓光宗先後參加了20餘個航空工程項目的設計。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全國最佳工程設計特等獎、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為國防建設和航空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韓光宗先後獲得建院40周年先進工作者,1990年度、1993—1996年度院優秀共產黨員;1994—1996年度航空工業總公司優秀共產黨員;1996年航空工業勞動模範;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01年當選為“全國勘察設計大師”;2011年獲得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0周年“傑出貢獻獎”。2009年9月退休。
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韓光宗主要從事航空工廠的規劃設計工作,曾先後參加過陝西、河南、遼寧等地大型航空工業基地的建設,主持完成了貴州、陝西多處三線航空工廠的設計,將青春光彩和聰明才智撒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完成大量開拓性工作,為航空工業建築設計水平的提高和國防建設、航空工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國防科技工業向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戰略轉變,規劃設計研究院計劃內任務急劇下降,企業生存都成了問題。韓光宗迎難而上,到當時正飛速發展的深圳特區去打拚民用建築市場。這一去,就是4年。
特區建設之初,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夏天潮濕悶熱,蚊蠅成群,剛從北方去的人很不適應。設計組二十幾個人擠在幾間簡易房子裏,每天都在圖板旁工作到半夜。由於人手不夠,還要滿足工程進度要求,每個人不得不承擔幾個人的工作量。設計最緊張的時候,韓光宗一人擔任了7個項目的總師。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韓光宗和同事們先後完成了北京國際大廈、新世紀廣場、鵬運廣場、中航廣場等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超高層、大體量建築。其中,高達177米的新世紀廣場被認為是中國高層建築創作初期的經典之作。時至今天,它仍是深圳特區標誌性建築之一。
經過十幾年的奮力拚搏,韓光宗和他的同事們終於在航空工業之外拓展出一片廣闊的市場,在大跨度廠房、維修機庫、超高層建築、小區規劃、熱電工程、體育場館和科技博覽建築等項目方麵開發和掌握了一批關鍵技術,多次完成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任務。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在民品項目的收入,及時保證了軍品項目前期大量的研製經費,有力支持了航空工業重點型號、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實現了以民養軍、保軍轉民的戰略目標。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韓光宗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航空工業軍品型號工程。在沈陽某廠部裝廠房、漢中某廠大型機加廠房、某廠總裝廠房的設計中,韓光宗在缺少技術資料的情況下,大膽探索大型單體工業建築整體效果的表現形式,運用色彩的大麵積統一、小麵積對比方法和適宜的門窗造型,給單調的大型工業廠房賦予了蓬勃的活力。他指導設計的某研究所試驗樓方案,成功地解決了特殊結構體係所引起的建築表現變化的技術難題,使建築物滿足了工程功能對其整體性的要求。他主持的西羅發動機廠房是我國航空工業與世界著名的羅·羅公司合作的大型工程。他提出的形式創新、氣派大方、造型新穎的設計思想對工程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上級和外方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