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1994年,瞄準當時中國民航主力機群波音737、波音767和MD-82飛機刹車裝置國產化的目標,依據國際權威的美國聯邦航空局TSO-C26c“飛機機輪和機輪刹車裝置”技術標準,李東生曆時9年進行了實驗室設計、研究、地麵試車、飛行試驗、航線領先及擴大使用全過程。研究的FS01-05銅基摩擦材料具有較高的摩擦因數、良好的熱性能和優異的耐磨性,其配方設計采用錫等成分進行微量調整,在不改變刹車效率的前提下,變化其硬度範圍以適應不同刹車條件的需要,使一種摩擦材料多機使用。國產刹車盤的使用壽命達到或超過美國進口刹車盤,如,波音767-200飛機進口刹車盤的平均使用壽命為1000次起落,國產刹車盤的平均使用壽命為1200次起落。該課題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8—1993年,李東生研究成功高性能雙鐵基金屬陶瓷摩擦副材料,這是現代先進飛機鋼刹車中最具特色的摩擦副材料。自1994年起該摩擦副刹車盤先後出口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1998年起用於國內K-8軍機教練機。該摩擦副材料於2000年3月由國家專利局授予發明專利權。
1998—2006年,負責“碳-碳複合材料關鍵技術研究及飛機刹車盤產業化”項目及生產線建立。研製的MD-90飛機碳-碳刹車盤技術性能達到並超過美國進口刹車盤水平,其平均使用壽命為2000次起落左右,超過了進口刹車盤1300次起落的平均使用壽命。項目成果獲中航一集團科技成果一等獎及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三等獎。MD-90國產刹車盤於2005年8月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零部件製造人批準書”。研製的A318、A319、A320飛機碳-碳刹車盤技術性能達到法國進口刹車盤水平,順利通過了地麵試車和飛行試驗,於2010年7月取得中國民航總局的“零部件製造人批準書”。2000—2006年,指導並參與波音737-700/800飛機國產刹車盤研製,此國產刹車盤的技術性能和使用壽命達到美國進口刹車盤水平,並於2003年8月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零部件製造人批準書”。現已建成年產1000~1500盤碳-碳刹車盤生產線。
40多年來,李東生始終堅持科研成果工程化、產業化,負責研究的11種摩擦材料用於十幾種軍機和波音、麥道、圖波列夫、伊留申等25種民航進口飛機,已為國家節約外彙和創彙約20億元。多年來,李東生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作為第一起草人編寫了國家軍用標準1項,航空行業標準6項,企業標準24項;參與編寫《中國軍工》、《中國航空材料》等手冊共4部;編寫項目研究技術總結和報告60多份。重視培養後繼人才,指導研究生15名。
李東生於2006年1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