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邵國斌 1989年全國勞動模範(1 / 2)

邵國斌(1932.6—1992.3),遼寧鐵嶺人,1989年全國勞動模範,時任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現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西飛)總經理。1951年考入北京工業學院,1954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國營第112廠(現中航工業沈飛),擔任型架車間工藝員、值班主任。1958年11月調陝西機械廠(現中航工業西飛)工作。曆任車間代主任、廠技術科副科長等職,197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任工裝設計科科長,1980年任設計所所長,1983年6月任國營紅安機械製造公司(現中航工業西飛)總經理。邵國斌任總經理6年間,西飛公司工業總產值增長4.3倍,利潤增長13.4倍,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3.7倍,商品產值增長5.9倍,出口創彙增長58.4倍,國外轉包生產累計創彙2600多萬美元。1990年初春,西飛順利通過全國一級企業的考核,各項指標突飛猛進。1984年邵國斌被陝西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88年3月榮獲省市優秀企業家稱號,1989年,先後被評為陝西省優秀改革者和全國優秀企業家,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92年3月在閻良因病去世。

邵國斌於1958年11月隨著支援大西北的洪流來到一片荒涼的閻良,成為中航工業西飛第一代創業者,先在型架車間當工藝員,後擔任了車間代主任、技術裝備總廠技術科副科長等職。1976年,邵國斌被調到工裝設計科任科長,他思想敏銳、敢於創新,狠抓了三件事:科研創新、工作環境和職工福利的改善。1980年,邵國斌任西飛設計所所長。1983年,51歲的邵國斌就任國營紅安機械製造公司(西飛)第五任總經理。

20世紀80年代初,國有大企業軍品任務陡降,紛紛開始轉型幹起非航空民品。邵國斌上任伊始首次提出:“我們不和民營企業搶飯吃,要掙外國人的錢。”他積極抓住開放搞活的契機,提出了西安飛機製造公司發展民品的戰略:工藝相近、航空為本,利用設備和技術優勢,重點發展鋁型材係列等支柱民品,同時采取投資入股、聯營辦廠等方法,在沿海城市打開西飛的“窗口”,兼收集國外信息,為民品打入國際市場作準備。1984年初,邵國斌提出了走出國門發展外向型經濟三步走:一是搞“三來”加工;二是出口飛機;三是參加國際招標。1984年國慶節前,他帶人飛赴北京為工廠開拓經營籌集資金1500萬美元,購買成套鋁型材擠壓、表麵處理設備和2100噸鋁型材,從建線到投產僅用了一年多時間,設備和產品質量達到當時國內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