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附錄(18)(3 / 3)

1975年5月22日病故於哈爾濱黑龍江省醫院,終年84歲。

相關事件簡介

皇姑屯事件

1928年5月,奉係軍閥張作霖抵擋不住國民黨新軍閥的“北伐”,隻得通電求和,被迫放棄北京回東北老家。而此時,原來張作霖的後台日本卻對他日益不滿,原因是日本幫助張作霖消滅了對手,可張作霖卻不願滿足日本在東北得到的權益。這次張作霖回東北,日本提出了最後通牒,脅迫他同意日本的要求,張作霖卻仗著自己手裏還有幾十萬軍隊,不肯鬆口。於是,日本關東軍決定在張作霖回東北的路上除掉這個眼中釘。

6月4日清晨,張作霖的專車開到皇姑屯車站以東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叉點的橋洞時,轟然一聲響,專車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橋下的炸藥炸得粉碎,張作霖身受重傷,倒在血泊之中,四小時後不治身亡。這就是當時轟動中外的“皇姑屯炸車案”。

事件前奏

(一)日本內部幫派矛盾引殺機

1916年4月,張作霖當上了奉天督軍,掌握著奉天省的軍政大權。這時候,在日本統治集團的軍政兩界,對張作霖存在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

這些看法都和當時日本極力推行的“滿蒙獨立運動”緊密相關。所謂“滿蒙獨立運動”,實際上是日本妄想把內蒙古東部和整個東北變成一個實體,成立一個獨立的滿蒙王國,由日本托管。

以日本參謀本部、日本關東都督和日本浪人川島浪速等為首的一派認為,要實現滿蒙獨立,就必須依靠宗社黨和內蒙古叛匪。宗社黨是一個以複辟清朝為宗旨的反動組織,其頭目就是清朝的肅親王善耆,成員大多是清朝的宗室貴族、遺老腐儒。他們積極投靠日本,企圖借日本之力東山再起。日本也正想利用他們,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另一方麵,以日本參謀本部次長田中義一、日本外務省和日本駐奉總領事為代表的一派則認為,實現滿蒙獨立,應該利用張作霖,張作霖是日本的最好幫手,應該鼓動張作霖獨立,日本便可兵不血刃地占領東北。日本這兩派勢力互不聯係,在東北和蒙古各自活動。

早在1915年夏,日本人土井、川島等人乘袁世凱複辟帝製的機會,利用宗社黨和內蒙古匪幫巴布紮布為主要力量,策劃“滿蒙獨立運動”。計劃開始付諸實施時,在中國的一些日本外交官卻表示堅決反對。他們認為,依靠宗社黨和內蒙古匪幫搞獨立風險太大,如不成功,會使日本丟臉,不如改用張作霖來搞,更為妥當快捷。雙方各執己見,相持不下。

川島等人因此認為張作霖是實現“滿蒙獨立運動”的最大障礙,決定用暗殺手段除掉他,然後乘亂殺入奉天城,使東北成為“宗社黨”的天下。1916年5月,日本土井少將接到除掉張作霖的密令,馬上來到奉天滿鐵附屬地,糾集日本浪人伊達順之助、三村預備上校等組成“滿蒙決死團”,刺探消息,以便伺機行動。

(二)第一次投彈不識廬山真麵目

1916年5月27日,機會來了。這一天,日本天皇之弟閑院宮載仁親王從俄國返回日本經過奉天,張作霖要到奉天車站去迎送。他特率部下湯玉麟等乘5輛豪華俄式馬車,在騎兵衛隊的護衛下,大張旗鼓地趕往車站。

送走“貴賓”後,張作霖在歸途中路過小西邊門,突然遭到炸彈襲擊。炸彈是從一層樓的窗口裏投擲出來的。但是,暗殺者沒有見過張作霖,看見湯玉麟煊赫的氣派,就把炸彈投向了他。刹那間,小西門大街硝煙彌漫,亂作一團。但由於刺客驚慌失措,投彈不準,湯玉麟等人隻受了輕傷,在後邊護衛的衛隊士兵被炸死了五六人。

(三)第二次投彈僅炸飛了張作霖的帽子

坐在後邊馬車上的張作霖頭腦很靈敏。情知有變,立即跳下馬車,躥上馬背,以極快的速度同衛兵互換上衣,然後在四周馬隊的保護下,從小西邊門背胡同,穿過大西邊門繞道奔回將軍署。

當張作霖乘馬飛馳經過奉天圖書館時,突然從圖書館門洞裏跑出來一個人,手拿炸彈向張作霖扔去。由於張作霖飛馬疾馳,炸彈在張作霖的身後爆炸,氣浪隻炸飛了張作霖的帽子,人倒是安然無恙。那個刺客被炸彈的彈片擊中要害,在大街上滾了幾下,就死了。

張作霖趕回了將軍署,他的那匹馬已經通身是汗,後腿正淌著血,馬肚子也受了傷。門衛知道出大事了,趕緊在門口架起了機關槍,衛隊也被緊急召集起來,整個將軍署如臨大敵,處於戒備狀態。

(四)日本人來慰問了

略受輕傷的湯玉麟也騎快馬趕到了將軍署,立刻問:“七爺回來沒?受傷沒有?”衛隊長趕忙回答:“剛回來,沒有受傷。”湯玉麟這才放下心來。很快,衛兵進來報告:“日本鐵道守備隊隊長和日本駐奉總領事來慰問。”慰問是假,探聽是真,日本人想來看看這次炸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