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是清朝對於這位老臣的終身評價,“文”是經緯天地的褒揚,“忠”是對李鴻章一生品德高尚的肯定。除了官麵上大力褒揚,清廷又下令在安徽、浙江、江蘇、上海、江寧、天津各地建祠以祀,並命在京師特建專祠。
死後的追封、盛大的喪葬儀式、京城設祠祭奠,這是自從清朝奠基以來漢臣從來沒有受到過的禮遇。生榮死哀也不過如此,而隱藏在這種刻意的褒獎與宣揚下的是王朝的悲涼和無助。
1903年春天,李鴻章最後一次回到了他的家鄉安徽合肥東縣磨店鄉,從此他將長眠在這個見證他出生、看著他成長的地方。李鴻章從這裏出發,繞了一大圈最後又回到了這裏,起點即是終點。他不僅見證了自己的悲喜劇,還見證了一個時代的悲喜劇。
這位手握大清經濟命脈幾十年,縱橫外交舞台幾十年,呼風喚雨顯赫一時的“東方俾斯麥”,死在了為清王朝最後的周旋中。隨著李鴻章的死,洋務運動的時代宣告完結。在修補和改造已經無法挽救這個落後王朝之時,已經有一批新的時代英雄將趁勢崛起,在這個正在沉淪的腐朽王朝之後加上一把推力,加快它的坍塌,化作曆史廢墟的進程。
創業者必讀
平衡發展和偏重一點是企業的兩大經營戰略。所謂平衡發展是指多渠道、全方位、多領域共同發展,它是橫向拓展的經營模式。所謂偏重一點,是指單一化向某一領域深入挖掘,它是縱向發展模式。
平衡發展的優勢在於可以有效抵禦市場風險,缺點在於無法實現向更高方向突破。偏重一點的優勢在於容易在某一領域作出卓越成就,但也容易被市場風險襲擊。在平穩的市場中,偏重一點是增加企業的行業競爭力,向高精尖方向突破,做大、做強的最好選擇。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市場危機襲來,平衡發展是保證企業的生存空間、減少破產風險的有效方式。
清朝處於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狂風暴雨中,處處危險,步步驚心,在外交人選上最適合采取平衡發展的模式。清政府全麵依靠李鴻章一人,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他一人身上,李鴻章油盡燈枯之時,也是清王朝大限將至之日。
經管真諦“說”
成功的創業者離不開正確的投資,能否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是創業者用事實不斷論證的命題。孤注一擲的方式固然能增強成功的可能性,同樣會導致失敗得更加徹底。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為自己留下一定的實力,為自己的創業保駕護航,失敗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作為守業者,更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清王朝希望在列強的攻勢下守住傳承了二百多年的江山,把李鴻章看成唯一的希望與救星。以至於李鴻章死亡以後,大清再也找不到合適的代理人來接替李鴻章的位置,泱泱大國的安危係於一人之手,既可悲,也可歎。
所以,創業者要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實力。在全力以赴與進退自如中,在預期投入與風險評估中,把握好平衡關係。
4.走向共和:誰的選擇?
在世界的巨變中,清王朝無疑是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的受害者。偌大的帝國在眾多列強進攻麵前毫無還手之力,喪權辱國和割地賠款成為換取生存的代價。
幾位傑出的大臣拉起洋務派的大旗,妄圖變革求新,自強求富來影響曆史的進程,拯救帝國於危亡。在幾十年的時間裏,洋務派的事業卻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敗,數億兩的白銀,數萬名將士抵抗著列強的堅船利炮。但是苦心的經營也隻換來了甲午戰爭之敗,庚子條約之恥。在這風雨如晦、天昏地暗的時代,舊的王朝必將被埋葬在走向新世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