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監牢裏的獎賞(1 / 2)

轉眼之間,塞萬提斯步入了老年。仕途既然不通,他就向後退了退,準備以另外一種方式向前衝去了。這是他自己設定的“公牛策略”。小說的前言裏確實寫過:這部書是“在監牢裏誕生的孩子”。研究者們據此,認定這是在坐牢中產生的靈感。關於小說創作就有了不少傳說。不管怎樣,這種監牢裏來的獎賞也是挺合適的,也讓主人公算是老有所為,一舉成名天下。讓我們揀一種較穩妥的傳說來接下這個話題罷:

大致是在1602年,50多歲的塞萬提斯無所事事,為了不顯得無聊,便主動要求替西班牙胡安修道院去一個荒涼小鎮去收租,當他來到阿加馬西亞後,舊病複發,觸怒了當地一家豪紳,因為他態度倨傲,一點害怕的表示也沒有,更加激怒了主人,於是被下令關在了地窖裏。這座曾關過塞萬提斯的莊園“梅德拉諾府”也因此揚名天下。塞萬提斯在地窖中關久了,變得非常暴躁,再加年齡也大,身體不比年輕時坐牢強壯。無法忍受主人的淩辱虐待,就給一個遠親寫了封求救信,信中可以看出勇士晚年雖倔強但身體不幫忙的無奈。他寫道:“我在這間牢房裏,或者不如說這個洞穴裏度過了漫長的日日夜夜,已使我精疲力竭。”後來遠親胡安·貝爾納維·薩阿維德拉如何救他出洞,情況不詳。但是,據當地農民介紹說,被放出洞後塞萬提斯曾發誓說要寫一部書對欺淩他的人進行報複。後來他果然實施這一計劃。這就使我們有機會讀到世界上最精彩的騎士小說《堂·吉訶德》,這幾乎是個曆史偶然。為此我們倒似乎該感謝這位扣押他的莊園主和他的地窖,激怒了這位勇士,在停筆多年之後,又創作小說,還成了大名家。

“梅德拉諾府”現已成為遊覽名勝。鎮上小教堂牆上的一幅畫年代已久,一個50多歲的老紳士正在向位年輕的婦女表達感情,這幅顯跡宗教畫下有題詞,說明這個紳士就是當地的那個富戶豪紳,曾因患精神失常多年瘋狂。1601年聖馬太節前後,聖母借其外甥女向他顯身,治好了他的怪病。為了還願請人畫了這幅聖像,掛在了教堂裏。畫像上的紳士正好就是小說主人公堂·吉訶德的尊容:高顴骨、尖下巴、兩撇八字胡。也正是此人曾把作家塞萬提斯扣押在地洞中。無疑這幅珍貴的畫像也成了阿加馬西亞鎮居民們值得炫耀的觀賞景點。

大凡偉大的作家總需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閱盡人間煙火之後,才可以爐火純青漸入佳境。塞萬提斯鬥牛士脾氣已達到老成持重手法嚴謹,一旦把他對西班牙社會的體驗感受凝於筆端,辛辣的諷刺、惡毒的嘲笑馬上引起了社會的重視。《堂·吉訶德》一出版,轟動了全國,男女老少愛不釋手。“很流暢,一點不難懂。小孩子也翻讀,小夥子細讀,成人熟讀,老頭子點頭簸腦地讀。”宮廷裏,大街上、小酒店裏、客廳裏、爐火旁,到處人們都在搶讀這部小說。“讀得最起勁的是那些侍童。每個貴人家裏的待客室裏都有這麼一部《堂·吉訶德》,這個剛放下,那個就拿走了。”大街上人們一見到一匹瘦馬,就會有人說:“駑騂難得來了!”

這恐怕是連作者本人也始料不及的。《堂·吉訶德》成為空前普及的熱門話題,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歡迎。然而來自文學界的評價卻是較為冷淡的。他們認為這隻是一種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學,“他是一部供消遣的閑書”。是一種不合規矩的,也沒有講到道德文章之類的書,也沒有對宗教給以宣揚之類的書,總之,不是那種權貴們規範下的嚴肅文學。戲劇家洛貝·德·維加在此之前是先讀到抄本的,在《堂》出版四個月前就以寫信方式對朋友說:“關於詩人們我有什麼可說的呢?唉,我們這個可憐的時代,明年又會有許多新的作者出現,但是沒有哪一個像塞萬提斯那樣糟,也沒有人會愚蠢得去稱讚《堂·吉訶德》。”顯然評價太輕率了些。

文人相輕,自古亦然。維加這麼偉大的戲劇家竟然說了這樣絕對武斷的話,恐怕也是追悔莫及的事情。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會被自己的積習所障,在自我封閉的王國裏成為一個井底之蛙,連偉人也難免犯罪,更何況我們平常人呢?每當我們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最好是不要亂講為好。否則,總是一張大臭嘴,到處亂講,那隻有犯錯沒有別的辦法。還有,如果不懂就說不懂,也不要說人家是錯的。甚至說:如果一個女人沒有“呱萊萊”(印地安某部落女人唇上穿著的鐵圈兒),那她還算是個什麼東西·於是就憤怒起來了,那就越發不可救藥了。“他媽的,究竟是正數還是負數。”

《堂·吉訶德》序言和小說的一些章節中,作者也對這種不公正指責作了不指名的回擊。作為舉國享有盛名的維加火冒三丈,當即作出了報複性回應。一些維加追隨者也對塞萬提斯表示了較大不冷靜。一天,塞萬提斯收到了一個郵件,裏麵是一首十四行詩,臭罵一通,塞萬提斯挨了罵之後,還是付給郵遞員一筆郵費,因為這是當時的規定。這也令他十分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