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出征(1 / 2)

程文宣果然被梁燁趕上了絕路。大哥來信的時候,程文宣已經跑到了東北。程文宣之弟程文遠乃是任東北軍統領,手握雄兵三十萬。程文宣打著“誅梁燁清君側”的旗號,興兵二十五萬殺奔白玉而來。須知此時白玉雖有都衛軍坐鎮,但久為程文宣壓製,不但人數編製僅有十萬,裝備還不及東北軍,以往大虞第一軍一名早已名不副實。消息一到白玉,滿朝震驚,把個靈帝嚇得寢食難安。主張調梁燁進京的陳道更是連家眷細軟都收拾停當,隻要見勢不對,就要出逃,滿朝文武皆驚惶不安,整個白玉簡直就是一派亡國景象。

太極殿早朝,群臣議論紛紛,由陳道為首一黨竟然提出要遷都以避其鋒芒。笑話,遷到哪裏才是安全?恒倉還是黃石?還有以兵部尚書周紀為首的一黨,久受程文宣好處,竟然提出以重金高官以賄叛逆。不知道他腦子裏麵是不是裝的大便,這種話也敢講出來。真正有建樹的隻有兩個人,一是梁燁,主張以量良將為帥,將程文宣壓製在朱雀城,以待恒倉救兵。若是以往,我並不認為恒倉軍可以打敗東北軍,但是自從兩年前見過梁璧以後,相信程文宣在梁璧麵前定然不堪一擊。不過要是真讓恒倉軍進了白玉,以後還有人能製得住梁燁嗎?第二個有主見的就是司徒獨孤幸,一開始他就反對外兵進京,現在也是。他力主以我大哥為將,統領都衛軍北上平叛。可惜決定權是在靈帝那個懦夫手裏。他兩個建議都接受了,一麵築拜將台,封大哥為上將軍,一麵又讓人調恒倉軍進白玉。

大哥信到的時候,已經拜將了,現在正在誅殺程文宣在白玉城中以兵部尚書周紀為首餘黨,克日即將引軍北伐。說起那周紀,才真是遇住不孰,時運不濟。兩年前我爹被斬以後,才接了兵部尚書這個空缺沒多久,就遇上了梁燁進京,現在給主子說幾句話,又遇上我大哥為將,被拿了來祭旗。

師父見到白玉形勢如此危急,看上去頗為憂心,但是遠水難救,要是從我們這裏過去,還沒等走到白玉,恐怕大哥就已經掃平東北了。我知道師父擔心什麼,他和大哥雖是師徒,但是對大哥之能,他一向知之不詳。而現在白玉守軍孱弱,怎敵程文宣二十餘萬虎狼之師。我的想法和師父剛好相反。白玉有大哥在,雖然看上去是危如累卵,但是實際上卻穩如泰山。首先大哥有十萬大軍,對上二十五萬叛軍非是沒有一戰之力;其次都衛軍雖積弱,但是陳卓楊辟疆兩軍卻甚是精銳,況且在大哥率領之下,必定會麵貌一新;再次,程文宣遠來勞頓,大哥以逸待勞,以得先機;最後,大哥在白玉,城高糧足,即便是朱雀城相信那老兒也過不了,惶論白玉。那程文宣看似來勢洶洶,其實已是強弩之末,打這必敗一戰隻是不甘坐以待斃而已。

* * * * *

白玉的形勢暫且不論,想不到夜族安分兩年之後,又在蠢蠢欲動了。看過大哥的信沒多久,師父就說道:

“正兒,為師近期要赴鎮南關一行。想不到白玉戰事將起,夜族也來乘火打劫。子煥,我不在的之時,家中一切皆由小師叔作主。”原來師父擔心的不僅僅是白玉,夜族也來湊熱鬧了。我還沒說話,子煥就先開口了。

“爺爺,夜族小兒何足為懼,何必有勞爺爺親征,我隨爺爺習武多年,這次就讓子煥去解鎮南關之圍如何?”更多的原因恐怕是在想在家裏看我的臉色吧。

“難得子煥主動請戰,如此也好,你已年滿二十,也該隨軍出征了。叫夜族小兒看看,我李將世代將門。”師父笑道,隨後又說:“既然如此,那鎮南關這一路,我就交給你了。夜族人進犯,兵力大多不足五萬,我便與你十萬大軍,韓亦光為副將,如何?”

“子煥定然不負爺爺厚望。”第一次出征就可以帶十萬大軍,子煥已經把興奮都寫在臉上了。師父讓韓大哥隨軍作他副將,大概也是知道他這個孫子隻有一根筋,要人輔佐吧。不知道子煥會不會聽。其實師父完全是多慮了,十萬大軍連上鎮南關的五萬守軍,即便是不用計策,照子煥那麼一路砍殺過去也是必勝,不過傷亡嘛……

原本以為已經交代停當了,哪知師父又說道:“鎮南關一路有子煥前去,可保無恙。如此一來,我便帶兵往趾穀一路進發。”趾穀?還有一路!趾穀我聽韓大哥說過,在鎮南關西麵一個山穀,穀深坡陡地勢險要,一向隻有萬餘守軍。想不到這次夜族竟然是兩路來犯。

“師父,趾穀一路,張正願領兵前往。”我大聲說道,不能隻讓子煥出了風頭,他知道自己是十萬大軍主將以後,已經有眼角瞪了我還幾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