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坤角演員去扮演女性角色,創造美的形象。男旦演員應有自知之明,過了青中年時期,應自覺地從舞台上引退,他們可以為培養下一代坤旦演員作出自己的貢獻。少數條件特好的男旦演員,可以適當延長他們的表演期,繼續在京劇舞台上施展他們的才華。有的青少年,如果扮相俊美,嗓音甜潤,適合扮演旦角的,我們也不能硬性反對。如果能培養出新時代的四大名旦、四小名旦,也未嚐不是好事,因為男旦的唱腔,嗓音寬厚,有其特殊的韻味,不是坤旦演員所能替代的。藝術上的創造,男女是平等的,正如有的女性演員根據自已愛好和條件,願意學唱老生、小生、老旦、花臉、武生、醜角,隻要演唱得有滋有味,大可不必反對。如女老生孟小冬、梅葆胡,女花臉齊嘯雲、王海波等人,不是同樣受到觀眾的歡迎麼!
由於旦角唱腔的優美動聽,不少男同胞都喜歡在私下裏或票房裏學唱,這是無可非議的,有的演唱水平還相當高。最典型的例子要算同濟大學地震動力學家鄭大同教授,他從青年時代直到垂暮之年,一直是程派知音,他唱的程腔,幾乎可以亂真。在高等學府和民間,老教授和男同胞愛好唱旦角的,為數著實不少。在大學裏年逾古稀的男性老教授愛唱旦角的,還大有人在呢!
京劇評論家徐城北同誌在他的新著《梅蘭芳與20世紀》中,也曾提及京劇男旦問題。他在書中說道:“在社會高速奔向現代化的同時,對京劇流派(特別是由男旦創立的流派)要特別慎重,研究是必要的,改進也是必然的,但是在沒有絕對把握之前,大動刀斧是不適宜的。比如男旦即將滅絕,就是我們在京劇工作方麵的一大失誤。”我讚同他對男旦問題所持的謹慎立場。不久前,我接到他的來信,信中他對男旦再次表達了他的觀點:“男旦雖無關主旋律,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是個不容忽視的、未必僅是形式上的重要問題,似乎可以說,不重視繼續發現和培養男旦,現有的坤旦失去對立麵、挑戰者,說不定形成滑坡。在古典藝術中,男旦較坤旦有更大的藝術魅力。”這話值得我們重視。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內,我們可以看出前輩京劇男旦演員給後人的影響仍然是巨大的。全國有一名叫胡文閣的著名歌唱演員,他首創以男聲女唱的歌喉和優美的舞姿,贏得不少觀眾的讚賞。觀眾初看他的演唱,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男同胞。有一次他在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中演唱《葬花》,眾少女伴舞。他又唱又舞,象天仙美女一般。演唱完畢以後,主持人倪萍小姐和他對話的時候,才發現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歌唱演員。他表示要走梅蘭芳的道路。女同胞的女高音歌唱,為什麼男同胞就不能唱呢?從藝術角度來看,是不分男性女性的。女性既可扮男角,男性同樣也可以扮女角。如果是變性狂的,那是屬於醫藥上的問題,不屬於藝術範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