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1 / 3)

其次,京劇男旦在表演女性角色方麵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也是不可忽視的。就以四大名旦為例,他們在舞台上創造了各不相同的角色,在唱腔方麵根據各自的嗓音條件,創造了各具特色的唱腔,因而形成了各自的流派,為京劇旦角藝術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他如王瑤卿、王蕙芳、趙桐珊、於連泉、閻嵐秋、馮子和、趙君玉、歐陽予倩、張君秋、黃桂秋等,他們的功績也不小,這是誰也否認不了的。這些著名男旦演員創造女性角色的最大特點是力求神似。如果一味在模仿女性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上下功夫,必然會造成矯揉造作的“娘娘鬼”,也就會大大減弱觀眾的審美情趣。在這方麵梅蘭芳的成就最突出,他唱腔甜美,表演細膩,所以愛梅的觀眾特別多,觀眾愛梅不是愛梅的女性化,而是愛他在藝術上所創造的女性角色。應該承認,國際上對京劇男且演員有個認識過程,據說梅蘭芳訪美初期,有人懷疑他是個有異性模仿欲的人。後來報刊不得不發表專欄,強調梅蘭芳在各方麵都很正常,是個有妻子兒女的人。以後美國戲劇界才逐漸認識梅派的藝術價值。如美國戲劇舁、術評論的權威司徒克揚說:“梅蘭芳沒有企圖摹仿女子,他旨在發現和再創造婦女的動作、情感的節奏、優雅、意誌的力量、魅力、活潑或溫柔的某些本質上的特征……他扮演旦角隻是力求傳達女性特征的精髄連帶所有的優美、深刻的感情、溫柔和力量的節奏。”(參見梅紹武著《我的父親梅蘭芳》一書)我以為他的評論是十分中肯的。

第三,這些著名男旦演員為培養下一代男旦演員和坤旦演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至今健在的張君秋、趙榮琛、梅葆玖、楊榮環、孫榮蕙、王吟秋、宋長榮、沈福存、李瑛、溫如華等男旦演員,都受到過前輩男旦演員的指導和影響。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坤旦演員逐漸登上了京劇舞台,她們當中不少著名演員是四大名旦的入室弟子或私淑弟子。如梅派坤旦演員言慧珠、顧正秋、吳素秋、李慧芳、李麗芳、羅惠蘭、杜近芳、王玉蓉、沈小梅等,程派坤旦演員李嗇華、李世濟、張曼玲等,荀派坤旦演員童左苳、張正芳、孫親敏、劉長瑜等,尚振坤旦演員馬博敏等,其他還有名操一時的四大坤伶新豔秋、雪豔琴、章遏雲、杜麗芸,等等,這些坤旦演員既學流派,又為旦角藝術的發展闖開了一條新路,受到了廣大京劇觀眾的讚賞。

第四,這些著名男旦演員,特別是京劇四大名旦在京劇發展史上的功績是不可低估的。他們不但在旦角藝術成就上功不可沒,而且為旦角擔任劇中主要人物打開了廣闊的道路。在過去的封建時代,女人曆來隻能擔任“小人物”的角色,在戲劇舞台上同樣是如此,隻有到了四大名旦漸露頭角的時候,戲劇舞台上塑造了許多婦女的美好形象,為“半片天”的婦女大長了誌氣。同樣,不可忽視的是,舊時代包括京剮演員在內的演員被人汙蔑為“戲子”,被人瞧不起的。男扮女角,更是被看作“不入流”的人。然而四大名旦出現在京劇舞台以後,觀眾對男扮女角有了全新的看法,他們不但不再被人稱呼為“戲子”,而是稱呼他們為“先生”、“老闊”、“京劇表演藝術家”了。他們不但藝術精湛,戲德、人品也好。他們成名以後,決不願被人當作“玩物”看待。據說,有一次某軍閥看了年輕時期程硯秋的演出,他認為程硯秋藝術精良,而且年輕貌美,有點想入非非了。有一晚他擺酒請程硯秋赴宴,被程硯秋嚴詞拒絕。這事在梨園界傳為美談。另外,有錢有勢的姨‘太太,想在這些男旦演員身上打主意,往往也吃閉門羹。這些藝術家的高尚情操,都是值得後人景仰的。

但是,我們的時代正向21世紀邁進,封建統治早就推翻,人們的殘留封建意識也逐漸讓位給規代意識,因此,女人走上京劇舞台扮演女角,已經成為天經地義的事,根本就用不著男人來替代。盡管過去的男旦演員在藝術表演上做出了可觀的成就,可是男扮女角,由於生理條件的限製,總有些不自然、不和諧,不象坤旦演員的自然大方,嫵媚動人。尤其是男旦演員到了中年以後,身體容易發胖,如果一個胖男人苒在舞台上男扮女角,如何能創造美的形象?梅蘭芳在晚年塑造的穆桂英,取他青年時代扮演的虞姬、楊貴妃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程硯秋晚年以他肥碩的身體,扮演年輕的祝英台,從視覺審美效果來看,能談得上美麼?盡管他的唱腔幽婉,也無助於形體的不美,荀慧生和尚小雲在他們晚年所扮演的女性角色,無論從形體到唱腔、表演,都已經失去“美”的神韻了。由此可見,男旦演員的藝術青春是短暫的,這是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誌可以轉移。即使當今京劇舞台上尚有少數男旦演員仍然在演唱,雖說藝術水平不低,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們也將不得不逐漸退出京劇舞台。如果他們不顧自身的不利條件,仍然堅持在舞台上演唱,勢必破壞他們在青年時代留給觀眾的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