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3 / 3)

1.在激烈的競爭中獨創藝術風格

尚小雲出科的時候,正是京劇鼎盛時期,梅蘭芳已唱得相當紅火了。他在1925年秋組成了自己的班底——協慶社,從此他開始自覺地根據自身的條件,創造具有獨特風格的尚派藝術在京劇舞台上拚搏。他在梅蘭芳、程硯秋編出新戲的影響下,也開始排練新戲參加競賽,即使是傳統老戲,他也有自己獨具風采的演法;他繼承傳統又不墨守成規走前人的老路;在同輩藝術家之間,他也絕不吃別人嚼過的饃。由此而想到當前國內京劇不景氣的現狀,

‘很可以從中得到不少啟迪。

2.廣泛實踐,量中求質

尚小雲的戲路相當廣泛,能戲甚多。他不僅能演很多傳統戲、古裝戲,而且熱衷於排演新戲。據說,在四大名旦中,他排演的新戲僅次於荀慧生。他不顧保守勢力的嘲諷,大膽演出新編的《墨黛》、《摩登伽女》等新京劇,即使受人非議為“魔女”(指《摩登伽女》)、“蠻娘”(指《雲鶉娘》),他也在所不計,如果沒有非凡的勇氣和創新的膽識是很難做到的。這是他迅速成才的重要原因。他和其他三大名旦一樣,能演的數目都在百數以上,這跟眼下有些青年演員隻能演少數幾出傳統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數量中求質量,這是京劇演員成才的重要規律,值得我們好好記取。

4.學習名師,化而用之。

名師的指點是任何一位演員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梅、程、荀、都經過名師的指點和自己的努力才形成自己的流派,尚小雲也不能例外。在名師中他從王瑤卿那裏得益最多。王派藝術無論在身段、動作、念白、神韻等方麵,都給尚小雲感染極深。他在王瑤唧直接傳授下,排演了全部《乾坤福壽鏡》。王瑤卿把自已演出該劇時設計的一場“失子驚瘋”中,用來表現母失子後,精神失常,東打西抓,悲慟顛狂的精神狀態的各種水袖舞蹈身段,無保留地教給尚小雲。尚小雲結合自己文武兼備的條件,又加以發揮創造,使這出戲的表演越來越精,成為最能體現尚派表演風格的代表劇目之一。

5.與劇作家合作,相得益彰

正如劇作家齊如山等之於梅蘭芳,羅癭公等之於程硯秋,陳墨香等之於荀慧生,淸逸居士等也為尚小雲編寫新劇目,為他成才創造了極好的條件。清逸居士是清朝王族子弟,本名溥緒。他出身於戲曲世家,為尚小雲編寫的劇本有《空穀香》、《林四娘》、《秦良玉》、《婕妤當熊》,與尚合寫的劇本有《白羅衫》、《峨嵋劍》、《前度劉郎》等。眾所周知,四大名旦成名前後都有一批深諳演曲“三昧”的文人或智囊團圍繞在他們身邊。他們用自已的政治思想、藝術見解不斷地影響這些藝術家,而藝術家們又通過他們的藝術實踐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和審美理想。他們的成功經驗為我們嶄露頭角的京劇新秀進一步成長,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例證。

尚派藝術的傳人跟其他三大名旦相比較而言,在數量上顯然太少了。至今尚在舞台上露麵的或已息影舞台的尚派演員,屈指可數,隻有北京的董玉苓,天津的楊榮環、孫榮蕙,江蘇的李水蓮,陝西的孫明珠,上海的馬博敏,內蒙古的鮑綺瑜等少數幾個,這是比較遺憾的,我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去繼承尚派藝術。另外,《尚小雲文集》至今尚未出版。這也許跟他生前沒有留下太多的文字資料有關。《尚小雲唱腔選》於1990年由許俊成記譜,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薄薄的《尚小雲唱腔選集》,這是遠遠不夠的。尚派藝術研究會至今還沒有成立起來。研究尚派藝術的理論家隻有安誌強等少數人,這些都有待於今後的改進。

總之,尚小雲是一位京劇藝術革新家,他不但改革了旦角的唱腔藝術,豐富了京劇表演的形式,而且也在服裝、化妝等方麵進行了大膽的革新。早在30年代,他就力排眾議,敢於演出時裝新京劇,演出時用鋼琴伴奏,唱腔和身段都有很大的變化,他的膽識和勇氣,難道不值得今日京劇界的朋友學習和讚美嗎?

一代大師尚小雲在十年動亂中被“四人幫”殘酷迫害,於1976年4月19日不幸在西安逝世,終年76歲。粉碎“四人幫”後,落實了黨的政策,為他平反昭雪,恢複了名譽。他雖含冤離開了人世,可是他撒下的京劇種子,將與日月同輝,永存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