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梅派的藝術風格具有陰柔之美,那未尚小雲的藝術風格則具有陽剛之美。尚派唱腔的特色以剛勁為主旋律,但剛勁中含婉轉,樸實中見含蓄。他吐字清楚又富有彈性,嗓音明亮而又高亢峭拔。輯生也晚,未能看到他青年時代的演出,但在50年代,我曾在杭州勝利劇院看過他主演的尚派名劇《漢明妃》,他那高亢剛勁的唱腔和矯健敏捷的舞姿,至今還曆曆在目,記憶猶新。尚小雲在唱腔方麵繼承陳德霖的風格,但他又在陳德霖的剛勁唱法基礎上有新的發展。不管是早期的《祭江》和《祭塔》,還是晚期的《雙陽公主》都有這個特點。他的唱法往往跟別人不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音亮氣足,剛健挺拔
一個戲曲演員如果光憑音亮氣足而傻唱,絕不能成為藝術家。尚小雲的可貴之處,在於憑籍他的天賦“音亮氣足”的優越條件,故意設置障礙,然後再采取拔堅攻險,努力攀登而達到美的境界。如他在《四郎探母》中扮演蕭太後,幾句慢板都有大拖腔,每個拖腔氣勢飽滿,唱滿唱足。他在唱滿唱足的基礎上,又常常從高處下滑成“墜腔”,再加上連續下滑的裝飾音,變成為“勒腔”,這種行腔,輕重適度,疾徐有致,造成險腔迭出而又一貫到底的氣勢,正如長江大河,一瀉千裏,創造出一種莊重的宮廷氛圍,有力地刻劃出蕭太後那威嚴的氣派,而這種行腔隻有尚派所獨有。我曾看過尚派傳人楊榮環所扮演的蕭太後,同樣具有這一特色,成為尚派藝術中最富於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之一。據楊榮環的回憶文章說,尚小雲生前第一次扮演蕭太後時,全場轟動,當時場內的掌聲震耳欲聾,台上四郎的戲簡直成了無聲電影,隻有動作,聽不見聲音。”
2.曲調創新,自有妙處
作為一名藝術大師,如果沒有創新意識,隻知墨守成規,踏著前人足跡前進,那是根本成不了藝術大師的。尚小雲跟其他三大名旦一樣,在唱腔上都有自己的獨創。如他的《算糧》唱法新穎別致,表演也跟別人不一樣。這是他吸取了梆子的唱腔和表演方法的結果。他根據人物性格的需要設計唱腔。他的唱腔不是一味追求高昂挺拔,有時也有纖巧細膩之處。如在《虹霓關》中,他扮演丫環,所唱的一段二六板:“見此情不由得心中暗想”,將那丫環的驚異心態而又曲意迎合東方夫人的神態,刻畫得細膩生動,維妙維肖,諸如這一類在行腔上變化微小而又十分注重人物心理刻畫的創新曲調,在尚派唱腔中屢見不鮮,給人有奇妙無窮之感。
3.應變能力,頗為獨到
我們說尚派唱腔的應變能力主要是指他的唱腔在字格上的應變能力頗有獨到之處。他不是因唱詞在字數上有了破格的變化去被動地調整曲調,而是變被動為主動。他從刻畫人物情感入手,準確地抓住唱詞的重點部分,並配合人物的表演動作,創造性地改造傳統的唱法,如在《乾坤福壽鏡》一劇中的原板:“徐氏妻妒宗嗣她道我身懷妖孕家門不祥”一共17個字,比正格的十字句多7個字。尚小雲把“徐氏妻妒宗嗣”6字及後4字“家門不祥”,以正格唱法處理,中間的7個字“她道我身懷妖孕”作為附加句。閃板唱出“她”字,“道我”二字緊縮成一拍,用“小墊頭”過渡到“身懷妖孕”4個字上,以節奏上的變化突出表現了胡氏逃離家門的痛苦委屈心情。在其他唱段上也頗多類似的處理。總之,在唱腔處理上,他的應變能力極強,不以字數的多寡而妨礙對人物心理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