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荀門弟子番四海
由於荀派藝術豐富多彩,流傳極廣,荀門弟子不少,北方有吳素秋、孫毓敏、張正芳、荀令香、劉長瑜、荀令萊等,南方有童芷苓、宋長榮等。們學習荀派,然而並不死學荀派,各人都有自己的創造。趙燕俠也算是荀門弟子,然而她表演細致,唱腔富於時代特色。她嗓音清脆、響亮,念白清晰,吐字清楚,容易使觀眾聽懂。她演唱不用話筒能使坐在最後排的觀眾聽清。她有句響亮的口號:“要讓觀眾聽清聽懂”,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沒有深厚的功力是不行的。她演唱的《玉堂春》,唱、念、做,既有荀派的味兒,又不全拘泥於荀派,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趙燕俠對京劇唱腔的改革是引人注目的。過去京劇旦角的唱念,基本上用小嗓(假嗓),發聲特別尖,聲音也特別細,使人不容桌聽清。她經過仔細琢磨,感到大嗓(真音)音質純,裝飾音少,音量低,浮音少。可是劇旦角的唱又不能完全用大嗓,那樣就會失去京劇的韻味,所以她采用了大小嗓結合的方法,這樣唱起來既有京劇的韻味,又使人容易聽懂。她的大膽改革,也象荀慧生當年那樣,遭到一些人的非議,有人認為她念不象念,唱不象唱,真有點“離經叛道”了。
可是很多觀務讚賞她的改革。我們舉《玉堂春》為例,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1953年,趙燕俠25歲,在上海中國大戲院連演《玉堂春》,場場爆滿,海報一貼出,一下子就訂出去幾十場。當時滿城爭說《玉堂春》,使上海有名的正宗青衣黃桂秋有點不相信,有人請他去看演出,他搖搖頭說:“一個20多歲的毛丫頭,唱得‘梅不梅,程不程,尚不尚,荀不荀,’也不知宗的是哪一家的路子,有什麼好看的?”後來看了演出,不覺歎服起來。他發現趙的《玉堂春》,既有梅派的典雅大方,程派的低回婉轉,又有荀派的活潑俏麗,尚派的剛健婀娜。所以看了一場還想看。可見趙燕俠的藝術確實感動了行家和觀眾。1982年,趙再次來到上海演出,她的精湛藝術再次征服了上海的觀眾,連青年觀眾也被她的藝術迷住了。的確,她無論演人,象《玉堂春》中的蘇三;演鬼,象《紅梅閣》中的李慧娘;演仙,象《白蛇傳》中的白素貞,都有獨特的光彩。喜歡梅派的人,從她身上可以看到梅派藝術的“梅味兒”;推崇程派的人,從她身上可以體味到程派藝術的“程味兒”;熱衷於尚派藝術的人,從她身上可以找到尚派藝術的“尚味兒”;而被荀派藝術陶醉的人,又可以從她身上領略到荀派藝術的“荀味兒”。她和旦角的四大流派相似,但又不似四大流派,一切都是她自己的。有人問她:“你的藝術是姓什麼”她風趣地回答說:“我的藝術……姓趙”。她的回答是多麼的妙啊!如果每一個入室弟子,永遠姓師父的姓,藝術還有什麼發展,藝術怎能發出燦爛的光輝1另一位荀派演員吳素秋也沒有拘泥於荀派的一招一式,她根據自己的條件,在她的代表劇目《人麵桃花》中創造了自己典雅含蓄的風格。
張正芳也是位很有影響的荀門弟子,她早年在上海跟顧正秋是一對情同手足的好同學。在《顧正秋的舞台回顧》一書中還專門列了一章“好同學張正芳”記述她們之間的情誼。張正芳在中、青年時期為傳播荀派藝術在京劇舞台上塑造了不少生動的形象,作出過不少貢獻,直至晚年還在中國戲曲學院擔任教授,為傳授荀派藝術培養下一代而努力。她在《花旦表演的藝術價值》一文中,總結了荀慧生在花旦表演藝術的經驗是頗有創見的。她特別提到“以‘做’為主的花旦,似乎在淡化。我真為此而惋惜,花旦行中,語言少甚至沒有語言的表演,是我國戲曲中閃光發亮的寶貴財富。它有更值得深化和探索的價值。”她舉到了最近幾年,她的學生耿巧雲、葉芳、寧幻秋等,分別在日本、香港、上海等地演出經她改編創作的《葉含嫣掛畫》、《霍小玉》等劇目,引起不同凡響的轟動。為此,她認為表現花旦美的程式、方法,應當繼承下來,隻有立足於對美的繼承和發展,才能為這一行當的發展開辟更廣闊的道路。
另一位荀門入室弟子孫毓敏,她深得荀派真傳,在十年動亂期間被迫害致殘。在癱瘓臥床多年以後,靠著她驚人的毅力,又重新登上了舞台。她演出的荀派名劇《紅娘》,曾獲得《戲劇報》舉辦的梅花獎。1985年5月她到上海演出荀派《玉堂春》,使觀眾入迷。但她演《玉堂春》並沒有按荀的老路子走。“起解”一場,她一改過去邊走邊演的老路。為蘇三行路重新設計了與崇公道攙扶著跋山涉水的優美身段,使原來呆板的舞台畫麵,一下子變活了。“三堂會審”一場,她加快了大段“流水板”節奏,同時運用搖指、懸指、栽指、點指、眉指等動作來豐富荀派的手指功夫,既誇張又細膩地表現了蘇三被審時的驚嚇之情,以及對戀人王金龍的繾綣之意,突破了通常“跪著死唱”的呆板格局。在唱腔上,她也不拘泥於荀慧生原來的唱腔,而是采用了張派的行腔,節奏上她又借鑒了尚派的抑揚頓挫、強烈對比的唱法。當蘇三平反出獄時,她在“滿麵春風下堂轉”的一段唱詞裏,又用趙燕俠富於時代特點,類似花腔女高音的“哈哈腔”,將蘇三重見天日的歡悅之情,抒發得恰到好處。廣大觀眾稱讚孫毓敏把老戲演新了。人物演活了。她的演唱不拘泥於荀派,卻又處處不失荀派的美感。她那種試著用京劇其他流派的唱腔來豐窟荀派藝術的做法。既是大膽的也是成功的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