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表演人物非常注意刻劃人物的心理狀態,他認為演好角色,關鍵在於劇中人的身份、性格的特征要演得真實可信。他在表演中能靈地運用程式,不為程式所束縛。他認為不理解程式不是好的戲曲演員,隻有活用程式才算是有才華的演員。他在表演上極重視角色的動作。他常說:“耳角的動作要注意‘美’、‘媚’、‘脆’。”所謂“美”,就是強調旦角的每個動作都要給人以美感。如“轉身”、“歸坐”、“向裏走”等動作,不能背向觀眾,主張“斜身換形”才能使體態輕盈,俏麗多姿。所謂“媚”,不是輕佻、風騷、妖冶,而是要求演員把女性的嫵媚閃現於喜、怒、哀、樂,言行舉止之中。所謂“脆”,就是角色一舉一動、一指一看都要節奏鮮明,使觀眾提神醒目。演員在唱、念、做、打之中都要有股“脆”勁兒。荀慧生在其他身段方麵都有獨特的表演方式。例如手指手法的運用,意在抒情、示意、表態,一舉手,一指點都與劇情有關,千變萬化的手上動作,無不蘊含著人物的情感在內。再舉“出場”一例,這是演員給觀眾的第一印象,要求做到演員一出場就應該是光彩照人,滿台生輝。據說有一演員向前輩學戲,光是“出場”就學了半年多,荀慧生對“出場”亮相極為重視,他提出演員第一次出場必須全神貫注,帶戲上場。如他扮演的金玉奴,是在“小鑼五擊”聲中登場的。他在後台喊了聲“啊哈”後,伴著樂聲走到台口。邊喊邊出場使觀眾初聞其聲,已見其人,真可謂“聲容並存”。如喊後再出來走到台口,就失去緊湊感了。
關於荀慧生的腳步表演,曆來看法不同,有的認為他的“大步流星”的腳步,是把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走法揉合起來了,是一種創造。有的人說荀派沒有腳步,也無規律(程式),等同於生活中的步子。人們認為,旦角的腳步也應該是“美”的腳步,“大步流星”的步子談不上美,我在60年代初看過他扮演的紅娘,我對他“大步流星”的腳步並不欣賞。這也許是見仁見智,各有所好吧!
總之,荀慧生的表演有其獨特之處,應予肯定。據荀令香回憶,荀慧生為了創造一個新的角色不但妙用舊程式,還要博采眾長為已所用。荀令香15歲那年,荀慧生正排新戲《勘玉釧》,劇中女主人公韓玉姐是個天真活潑的姑娘,性格爽朗,頗有少女稚氣。他要創造這個角色,苦於無處借鑒。一日他帶令香去看一部外國影片,女主角秀蘭鄧波兒是個天才女童星,她演一個非常活潑的小姑娘,有幾個很傳神的鏡頭如“雙手指兩腮”、“雙手直伸,稍稍聳肩”“把一個手指放在唇前,好象吹氣似的,表示不要聲張他認為這些小動作有助於表現韓玉姐的稚氣,於是經過消化變成了戲曲程式從這一實例,可見演員要演好一個角色,必須向生活學習,也要向外國的優秀演員學習。
荀慧生對京劇表現藝術的革新決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改革過程中閑言碎語、誹謗謾罵,不斷向他襲來。特別是對他“劇本新、唱腔新、表演新、布景新”的“四新藝術”,保守派看不慣。有人罵他的舞齒動作“是在台上跳洋舞”,也有人罵他的表演藝術是“歪門邪道,難登大雅之堂!”敢於革新的荀慧生並沒有被這些非議所嚇倒,他深知任何改革都要冒一定風險,由於他不斷實踐、不斷改進、不斷聽取群眾與專家的意見,終於被觀眾所承認,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荀派藝術。
三、“讓人喜悅”、“讓人聽懂”、“讓人動情”
荀派的藝術特點著重表現在他的唱腔方麵。他的唱腔藝術有特別的迷人之處。他的藝術風格培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表演於一爐,又根據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吸收了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當的表演技巧,甚至將外國舞蹈步法融彙於他的表演藝術中去。他又能根據自己的天賦條件,在唱腔、身段、脤裝、化妝等方麵進行大膽的革新。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為荀派弟子的必修課目。這些唱腔的共同特色是委婉動聽,俏麗多姿,聲情並茂,感人至深。他敢於標新立異,創造新腔;廣采博收,善於在他的新腔中揉進漢調和梆子腔的板式和唱腔。他在設計新腔時敢於突破框框,為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喜怒哀樂情緒,他甚至敢於把其他行當的唱腔移用過來。例如在《卓文君》一劇中,當卓文君聽到她的包辦婚姻撮合的未婚夫忽然病死的消息時,她不覺愁雲頓消,喜從中來。原有的旦角唱腔已不足以表達她的毐悅心情,於是他就把《轅門斬子》中楊延昭那段“聽罷言來笑開懷”的唱腔移植過來,從而把這個才女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荀慧生由於功底深厚,所以各種板式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具有一曲多用的本領。同樣的板式,經過他的藝術加工,可以唱出完全不同的思想感情,可以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如在《得意緣》中一場戲裏,他為狄英鸞選用了一段“二黃原板”,這個板式往往表達人物的哀傷情緒,聽來也有悲切之情,可是他在個別音符和唱法上加以改造,聽來竟有喜悅之情,把狄英鸞此時此刻的快樂情緒生動地表達出來了4荀慧生設計的唱腔,完全是按照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各種場合感情的變化來設計的。因此唱腔變化多端,各具風采。同樣一個板式,在這個戲裏是這樣唱,在另一個戲裏又是另一種唱法。他的唱腔有獨特的韻味,跟梅腔、程腔、尚腔迥然不同。荀派唱腔中“四平調”、“南梆子”、“流水板”,聽來也與眾不同,別具一格,頗具新意,就因為他在這些唱腔中揉進了漢調和梆子腔的韻味。他那清新活潑,具有生活化和性格化的唱腔藝術,形成了特有的味道。